我校在第五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再获佳绩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 15:34

6月12日,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我校教师获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两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我校获奖教师代表合影


我校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

单位

主讲

教师

课程名称

团队成员

获奖等级

护理学院

曾丽芳

基础护理学

黄谨耘、罗晨玲、曾凯

一等奖

口腔医学院

李佳桐

牙周病学


二等奖

第二临床医学院

郭玉琴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张宏征、张涛、江珊珊

三等奖

第一临床医学院

何逸清

超声诊断学

李颖嘉、张妍琰、陈烁淳

三等奖

第二临床医学院

肖遥

临床技能模块三

李受珉、王梦川、田京

三等奖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偲

麻醉生理学

刘克玄、邓文涛、徐华丽

优秀奖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薇

Clinical procedures

马思原、闵世豪、王政

优秀奖


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平台。大赛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共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新教师8个大组。本届省赛历时近8个月,有来自全省74所本科高校的2121位教师(团队)参加,经过校赛选拔、资格审查和网络评审,184位教师(团队)突围省赛现场决赛。经决赛现场展示和专家评审,共产生一等奖38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82项。

为助力我校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展现风采,教学发展中心协同教务处、各学院组建专项工作专班,通过统筹规划、精心部署,构建起覆盖校赛至省赛的全链条备赛体系。期间,中心以“精准赋能”为导向,开展多轮专题培训,并邀请校内外教学领域权威专家,为参赛教师提供“多对一”深度指导,打造了集经验分享、技能提升、思维碰撞于一体的创新成长平台。此外,中心还配备专业团队,为参赛教师提供专业的课堂拍摄服务,全方位保障备赛需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更为推动教学创新、培育 “金师” 队伍、建设 “金课” 资源、培养一流人才注入强劲动力。





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多场赛前备赛指导



 教学发展中心提供专业的课堂拍摄服务


获奖教师(团队)介绍

新医科副高组一等奖

主讲教师:护理学院 曾丽芳

团队成员:黄谨耘、罗晨玲、曾凯


《基础护理学》打破传统“三重三轻”痛点,以患者诊疗流程重构教学模块并融合“身、心、技、能”核心要素;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多模态录播系统等技术,构建“学、练、扩、悟”协同模式进行进阶式培养;将课程思政融入全流程,并突出“4+”综合考核体系,量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临床思维与人文关怀沟通,实现了知识、技能、素养的立体化培养。

教学创新改革成果凝聚着护理学院几代基护人的深耕积淀与不懈探索。未来,课程团队将持续教学创新,为培育“专业精湛、关怀入微”的新时代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新医科中级组二等奖

主讲教师:口腔医学院 李佳桐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和省攀峰重点建设课程,依托牙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口腔医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势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地位。课程立足我国牙周病防治需求,以"新医科"建设理念为引领,创新性地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


课程思政中级组三等奖

主讲教师:第二临床医学院 郭玉琴

团队成员:张宏征、张涛、江珊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坚持“全人教育(Education of the whole person)”核心育人理念,系统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思维与人文素养,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疾病为主线突破器官界限,实现知识连贯整合;深挖各系统思政元素,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二、打造高阶教学资源库。将思政元素系统融入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三、推行临床场景化教学。通过真实病例情境再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临床思维培养。

四、构建铸魂育人实践链。创新链式实践路径,在临床实训中淬炼仁心仁术职业品格。


新医科中级组三等奖

主讲教师:第一临床医学院 何逸清

团队成员:李颖嘉、张妍琰、陈烁淳


《超声诊断学》为满足现代医学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医疗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打破传统培训中技术与临床思维难融合的短板,培养决策及共情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线上线下进阶式混合、理论实践垂直式结合、临床书本无缝式融合” 教学模式及教学场景“个性课堂、核心素养、实战演练”的创新,同时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渗透到教学各个层面, 打造“全人教育”, 让医学教育回归人文本质。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体,“三合三景”立体式教学方法,融合思政“全人教育”的特色实验范式课程。


新医科中级组三等奖

主讲教师:第二临床医学院 肖遥

团队成员:李受珉、王梦川、田京

临床技能教学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部分,传统外科技能教学存在教学模式与评价策略的效能不足、实践复杂度与操作人文性的理解不足和“大健康”理念的认识不足三个核心“痛点”问题。基于此,《临床技能模块三》课程组重塑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目标;紧扣金课内涵,重构教学内容;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评价创新以及学研结合创新等形式建立了基于学习科学与智慧技术的“教、学、评、研”四位一体技能教学新策略。实证数据显示教学改革成效良好,教学成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新医科正高组优秀奖

主讲教师: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偲

团队成员:刘克玄、邓文涛、徐华丽

《麻醉生理学》在教学创新与改革中构建医学伦理与麻醉生理学相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突破传统思政目标扁平化局限,构建认知内化→情感升华→行为外化的螺旋式进阶目标体系。其中认知内化以《中国麻醉医生职业白皮书》为载体,通过“麻醉医生社会价值指数”量化分析(含医疗安全贡献度、公共卫生参与度等6项指标),引导学生认知麻醉学科“隐形守护者”的社会定位。情感升华则运用司法案例VR重演技术,创设沉浸式情感体验场景。在行为外化中,在麻醉模拟操作中嵌入伦理决策模块,设置“AI系统误判”突发情境。通过教学创新改革,我们希望为新时代麻醉学人才培养提供南医方案。


产教融合副高组优秀奖

主讲教师: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薇

团队成员:马思原、闵世豪、王政

《Clinical Procedures》课程自2018年起持续推进教学创新,以 “产教融合、数智赋能” 为创新路径,构建“理论逻辑筑基—基础技能夯实—综合能力跃升—数智素养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原创课程教材全英《临床技能学》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配套全英教学视频上线学堂在线国际课程版块。开发转化多项原创数智化全沉浸式VR手术模块、模型及移动端虚拟仿真应用等校企合作课程原创创新实践教学应用资源。课程创新实践模拟医学跨专业非技术技能教学模块,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协同培养。课程建设与实践周期历时7年,持续迭代数智化与模块化转型,获广东省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广东省思政示范课堂等多项荣誉,产教融合成果创造超百万元经济价值,形成可复制的医学教育国际化创新范式。


下一条:我校联合开展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