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疫’散,同心共育” ——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学术线上讲座近千人参加 教学发展中心

作者:陈曦 刘绮君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2日 11:34


为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聚焦新的教学问题,深入教学学术研究,凝练教学学术成果,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发展中心于4月下旬举办了“春暖‘疫’散,同心共育”——教师教学发展教学学术系列活动两场线上讲座,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同仁近千人参加。

425日晚,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红斌作题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研究发展动态及启示》的线上学术讲座,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万成松主持。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人员、临床医护和管理人员近500人在线参加。

说明: 3139b07246e8deefe1ae9934798d51f

吴红斌首先围绕对医学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目标和关于医学教育学术研究的关键性要素等三方面提出了医学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并就为什么开展医学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问题与参会人员展开互动与交流,引导教师认识到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的步骤进行了描述。

吴红斌指出,当今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在不断加强,主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1900-1990年是发展缓慢的萌芽期,1991-2000年是迅速发展的增长期,2001-至今是繁荣发展的活跃期;研究领域主要分为四个版块,包括课程结构领域、学习效果领域、医学教育技术领域和医学教育理念与理论领域。并在国家与地区间进行比较,分析国际与国内医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背景、阶段、现状与趋势等。

吴红斌从理念、选题、方法、背景、文献综述等方面分享了12个小技巧,要坚持理念为先,要注重选题模型,要加强医学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要注意研究的宏观背景,要跳出具体情境论述科学问题,要体现好的研究问题,要做好文献综述,要充分夯实理论基础,要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研究发展,要积极从学术会议学术组织中寻找对话,要明晰中外医学教育差异,要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研究。

吴红斌强调,当前国内医学教育研究与顶尖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大教师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相关的报告、项目、论文等多个角度把握医学教育研究动态,在了解面临的问题和现实的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医学教师和临床医生要树立教育学术研究的意识,加强医学教育的研究,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踊跃发言,围绕医学教育和教师发展工作的痛点、难点、亮点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吴红斌对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讲座水平很高,理论联系实际,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希望以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427日晚,教育部全国计算机教研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作题为《知识可视化原理与教学PPT设计》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教学发展中心叶涛副教授主持。

说明: bd5959ab82395f92857effcb632a259

王珏首先阐明了教学PPT设计的核心目标,指出要把语法表达转换为恰当的视觉表达设计,才能有效提高PPT的知识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认知。在讲授过程中,王珏使用大量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在剖析语言文字与“知识可视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PPT设计的三个层次:逻辑设计、可视化设计与艺术设计,并从要点提炼、知识结构呈现方式、图片处理、提升艺术设计水平等方面总结了PPT视觉化排版的实用技巧。

本次讲座吸引了全国各地高校同仁近500人在线参与,教师纷纷表示讲座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又有简单易行的实践操作,对于提高教学PPT设计水平、促进知识视觉表达力、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同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一样,教学本身也是一门需要专门训练,富有创造性的学问。教学是一个将缄默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一个需要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种创造性劳动除了靠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更要依靠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艺术的潜心研究。因此,教师只有开展教学规律和方法的研究,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经验性教学上升到理论高度;只有做到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连续开设高质量的教师教学发展系列活动,提升了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了院校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在校本营造了一种“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良好的教学学术氛围,助力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

上一条: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 下一条: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知识可视化原理与教学PPT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