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学生工作不达标,绩效考核“一票否决”!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 15:47

关于绩效评价与考核,已有高校正在试验更严厉的“一票否决”方案:

12月9日,某师范大学正式启动“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梳理近年来学生学业与安全具体情况,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工作委员会,专设大学生护航专项基金,建立十七条重点任务清单,直击高校学生工作“最头疼”的学业困难与心理健康问题,明确学院工作、专业课程的改进目标和主体责任。同时,该校将护航行动成效与各学院年度考核、绩效奖励、学科专业调整等直接挂钩,学生工作不达标实行“一票否决”,实现教学管一体、家校社共育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绩效考核,明码标价

在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每年年终,教师都要将自己在本学年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按照学校或学院统一制定的分值折算规则,将课堂授课、指导学生等教学劳动,和论文、项目等科研成果计算为分数上报,在不同的学院,分数的“单价”也各不相同。完不成既定的课时量或论文发表等任务,意味着扣除绩效工资或奖金。

在国内高校普遍实施“非升即走”的背景下,绩效考核结果不仅与薪酬收入直接挂钩,也是职业晋升最重要的依据。聘期内各项任务达标,才“有机会”评上副教授、拿到教职,不合格则百分百被淘汰。

搞科研,见缝插针

2010年前后,国家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这在一定程度激活了教师们的科研主动性,或为学校剔除一些能力不达标或尸位素餐的人,却也带来诸多隐忧。


一方面,随着国内绩效考核标准的“水涨船高”,高校教师们的任务清单上,变得越发复杂:当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带队参赛、指导论文、应用性课题、横向项目、学术会议等等,每一项事务,都可能被冠以“绩效考核”之名,搞科研只能见缝插针;另一方面,严格的量化指挥棒下,一切都要为绩效让步,论文及研究的质量和价值本身变得不再重要,难以产出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

大学校园,不是计件工厂

“破五唯”,一直是近年来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重点。

早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便提出,统筹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晋升考核等各类考核形式,根据绩效情况,可以减少、减免考核,适当延长考核评价周期。

2021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强调,把参与教研活动,承担命题监考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等计入工作量。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

不少国内高校也在探索人才评价、薪酬制度的改革。今年11月,复旦大学设立了相辉研究院,将提供10年以上的长周期支持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5-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

绩效考核,就像是高校教师们的紧箍咒,是其职业生涯的命门。应该“要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给年轻人更多保障性资源,相对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指出。不要让过度量化的绩效考核,变成拿捏大学教师的工具,变成科研初心的“敌人”。

摘自 青塔 2023-12-11



下一条:数智时代来了,高校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