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培养创新人才 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1253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4日 15:00


   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全国特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结项优秀,指导学生60余人获学科竞赛省级一等以上奖项……这些亮眼成绩,是一支由河北经贸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3校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近年来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1253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1253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一引领”,思政教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二协同”,师生协同共育实现教学相长;“五融合”,知识、价值观、品质、能力、社会化融合发展;“三统筹”,认知、内化、提升三个过程统筹规划;“三贯通”,选题、作品和比赛三个阶段贯通培养。

   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许海元指导学生一举获得一等奖。备战期间,他指导学生深度分析近5届2000余项国赛获奖作品选题,反复聆听特等奖指导录音数十遍,仔细研读特等奖作品理论框架和方法应用;春节假期,他和学生大年三十还在线讨论数据处理,初三全员复工,初五聚集省图书馆研讨问题。“竞赛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促进教师突破固有认知、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进而反哺教学,实现双向赋能。”

   从河北经贸大学学子通过学科竞赛锤炼专业硬实力,到中国矿业大学学子“行走+竞赛”厚植家国情怀与创新本领,再到华中科技大学学子科技前沿实现关键突破,3校师生共同印证了“12533”模式的育人成效。

   “学科竞赛绝非简单的竞技场。学科竞赛将知识能力、价值品质与社会化实践融合,系统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经历10年实践,由3校共同探索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正在持续激发着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锻造着他们服务社会的过硬本领。  

摘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06-18



上一条:全国 AI + 养老康复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下一条: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