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家园 > 正文
高一飞:让学生“自由自在”于社会
初到南方医科大学执教那年,高一飞在顺德校区遇上一位困惑的大一新生向她求教:“大学这几年应该怎样度过?应该学些什么?”这个问题让初登讲台的她也开始思考大学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大学教师的使命是什么?思考了很久,问了不少前辈,她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味和明白,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自由自在”的人。一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把他们引入广阔的专业知识殿堂,传授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成为思想上自由的人;二是,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能自立、自在于这个社会。从那时开始,她对自己提出了要求:要努力做一个能让学生“自由自在”于社会的老师。胸怀这一目标,她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谱写着她在南方医科大学的多彩故事。
承担多门类交叉学科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
高一飞目前承担了经济学说史、公共关系学、项目管理、医学人类学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科学方法、社会发展项目管理事务等多门类本科及研究生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因学院教学任务重,她曾一学期承担四门新课的教学任务,怀孕9个月仍坚持全程站立讲台为学生授课,多年来累计教学学时超过系平均教学工作量。
历年教学评价全优,多次获得教学奖励
为提升教学质量,她认真参与各类教学技能的学习,坚持观摩学习,请教资深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方法。一直保持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全优的教学评价成绩,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磨练和提高,先后获得了2011年学校教学优秀三等奖、2013年学校教学优秀二等奖、2013年“南方之星杯”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教学竞赛双语组三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
首开医学人类学导论公选课
为了加强学生医学人文思维和技能的养成,针对医学人文教育中常见的“医学”与“人文”两张皮现象,2012年她以新开选修课为契机,建议学校健全、完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经过精心设计、扎实准备,通过多轮试讲,获批首次在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3-5年级中开设“医学人类学导论”等经典核心医学人文课程,在人文通识教育基础上加强医学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思维和技能培养,促进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立体化发展。
走出教室,投身第二课堂
除了完成课程教学外,她积极投身第二课堂,先后担任创行组织、项目管理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的辅导老师,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课堂知识的内化和深化。她所指导的学生课题荣获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年秋季,她指导本科生开展暑期实践,对2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开展了面对面结构式访谈;她倡导学生关心社会时事、关心弱势人群,用所学的社会发展和项目管理知识,设计和开展小型社会发展项目,为解决和改善身边的社会发展问题出谋划策。
潜心科研 勤练内功
她在系统钻研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依托医科院校的资源,在医学人类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综合性研究,产出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现实价值的理论成果。近年来,她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一般课题1项,广州市“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校级教改教研课题2项;参与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领域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其他横向课题1项;围绕疾病污名化、疾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因、医学实践的社会文化审视等主题,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社会医学类教材1部。
创新实践,探索形成独特考核模式
针对人文管理类课程互动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高一飞深入调研学生对各种考核方式的建议和反应,开发设计了一套平时成绩、成员互评式小组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平时成绩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思辩和口头表达;成员互评式小组考核是,在小组成绩基础上,根据小组成员对于贡献程度和参与态度的评价来给予个人在小组作业中的个人成绩,既能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又解决了团队工作中的“搭便车”问题;期末考试是通过闭卷考试测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一独特考核模式力求能更公平、更综合地评价学习表现,提高了课堂互动和实操训练参与度、积极性,获得了学生好评。
坚持传授“活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相适应,高一飞总是热心于各类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积累鲜活案例、搜寻专业最新动态。多年来,她一直义务投身农民工帮扶活动,开展社会调研为农民工健康促进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在多个国际合作社会发展项目、公益项目中担任独立顾问,于项目实践中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弱势群体关怀等理念和做法。社会服务为她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持续动力和鲜活能量。
主动开展双语教学
尽管获得专家和学生一致好评,高一飞仍不满足于现有成绩,继续不断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和技术,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英文能力,引进参考耶鲁大学、亚洲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等一流学府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方式,丰富教学中的国际化案例素材,主动开展项目管理、公共关系学、医学人类学导论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并在校级双语教学竞赛中获奖。
2015年,她已默默许下心愿,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坚守教学岗位,通过不懈的努力,继续向成为一位能让学生“自由自在”于社会的老师的目标迈进。
上一条:马骊:工作,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