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家园 > 正文

凌朝辉:兴趣和责任是工作的动力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

1998年凌朝辉从苏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的时候,身边同学大多都选择了大型医院就业,而她毅然南下穿上军装来到了第一军医大学。“因为喜欢大学校园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年轻、朝气、蓬勃而美好,充满正能量”直到如今凌朝辉也还是这样认为,她很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

转眼17年过去,凌朝辉经历了从学士到博士,从助教到科长的跨越,也完成了从教学岗位到管理岗位的转型。因为热爱,不论是在曾经的教学岗位,还是在后来的管理岗位,她始终坚持高度的责任感,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坚持做好管理岗位的每一项工作。

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11年来,凌朝辉与时俱进,出台了学校2008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建立了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大幅缩短了研究生公共课程学习时间,使研究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新知识、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并实现研究生跨层次、跨年度选课,建立学术报告制度,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鼎故革新,她大胆改革了导师遴选制度,建立了导师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实行导师分级分类遴选制度,逐步提高导师遴选标准,鼓励优秀年青教师破格进入博导队伍,导师队伍水平显著提高。在研究生出口标准制定,诸如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审核、学位论文双盲评议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倡导和鼓励研究生开展跨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研究生发布高水平学术论文质量和数量今年来显著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并制定了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加强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有效预防了学术不端行为。

凌朝辉在工作上下大力气做的另一项便是拓展学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目前我校在职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已经近4000人,地域也从原广东省内拓广到北京、海南、广西、云南、新疆等地,为此,在师资配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切实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围绕临床实际展开,注重职业能力提高,加强过程管理与监督,保证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医学高级人才,也为学校的品牌影响和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以来,我校获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获奖篇数居全国非“211工程”院校首位;获13篇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8篇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列广东省高校前茅。3人通过中德科学中心评审,出席参加了一年一度在德国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大幅提升,2009年毕业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10余篇,2014毕业研究生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3.0以上的有240多篇。

人生不在于漫长,而在于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且非常有限,为了在这有限的生命里面更多地体会幸福和精彩,凌朝辉同很多人一样非常热爱旅行,人文古迹与风景名胜,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 …… 每次旅行归来,身心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洗涤和释放,从而更为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去,形成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循环。这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感染周围更多的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激情和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