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坚定追求,不断进取,勇攀医学科技高峰—七二级校友 夏照帆

[日期:2011-11-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首长、各位校友:
我今天能够又回到母校,真的感到非常激动!从昨天到广州,来到母校呼吸着母校温润香甜的气息,沐浴着母校温暖的阳光,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真的觉得非常的陶醉。我还记得从1972年踏进母校的那一天起,就和母校、老师、校友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个月前,校友会领导来到第二军医大学,希望我能在这次校友会上谈点什么,我想主要是汇报我成长的一些感受吧。这个题目是校友会给我的,所以呢我就想以这个题目为轴心,向各位老师,各位首长,各位校友汇报一下自己从毕业到现在36年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说实在的,不管任何时候,不管我到什么地方,母校对于我来说,都像是娘家一样,母校的每一点成绩都会使我感到很骄傲和光荣。我想,在座的各位校友和我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不管我们到哪里,对母校的感情呢,可以用孟郊《游子吟》来表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校使我们成长,我们做的任何回报都不足以代表我们对母校的感情。
谈到母校,最值得我怀念的就是我的各位老师。近40年前,当我来到学校的时候,才十八岁,应该说,有很多的精力,也有很多的热情,但是我们缺少知识,很多方面都很幼稚。这么多年,在老师,在母校的培养教导下,慢慢地我们懂得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学问。有人说师恩高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有人说深似海,因为大海浩荡无法估量。所以,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我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今天在座的赵克森教授就是我当时最崇拜的老师之一,听他的课,真的觉得是一种享受呢。
首先向各位老师和校友汇报一下我的个人简况:我是1972年入校,军医五队,毕业以后选择了烧伤外科专业,目前我是第二军医大学全军烧伤外科研究所的所长,也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且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下面我的汇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入杏林,坚定追求;第二部分:肩使命,悬壶济世;第三部分:攀高峰,不断进取。
我选择的烧伤外科专业,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说实在的,一直到现在,有时碰到一些朋友,他们都还说为什么要选烧伤外科专业呢?!烧伤外科专业确实是一个比较苦比较累的专业,而我们的病人又是一些弱势群体。但是我选择烧伤外科呢,并不是偶然的,最终选择烧伤外科,是因为在母校就培养了这种想法。当年我们是在广东省的一所煤矿医院实习的,这个煤矿正好在广东和湖南交界的地方,记得当时是孙居坚老师带着我们在那边实习。当时有一个青年女子突击队,因为瓦斯爆炸,全部被烧在里面,一共有十几个人。我们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一起,配合一军大派去的抢救组以及当地的医生,积极参加对这批病人的救治。这些病人全都救治存活,经过疗养,康复,整形,都还恢复得不错。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把一个病人从那么危重的情况下救回来,我们的医生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行真的是费了好多好多的心血,而且确实感到在救治过程中间的一种职业的荣誉感。所以在我后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报了烧伤外科专业,从此就走上了烧伤救治这条路。
烧伤外科是属于军事医学和灾难医学范畴,所以说对军队来讲,特别重要。而且这几年,从灾难医学这个角度,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前国际烧伤协会主席给当时美国的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在这信中就提到,任何一种大的军事袭击中,20%的伤员都合并烧伤。尽管平时我们可能感受到这类病人不多,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福州军区第92医院,刚开始是当普外科医生,当时我们普外科负责收治烧伤病人。1982年我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成为烧伤外科专业的研究生,我自己是很热爱这个专业,而且对这个专业有一种偏爱和自豪的感觉,因为我觉得烧伤外科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烧伤病人从全国的统计数字显示上来看,实际上是增加的,我国人口密度很高,大城市一旦出现突发灾难性事件,往往后果都比较严重,这几年从国际上来说,恐怖活动越来越多,恐怖活动往往容易造成成批的烧伤。另外,作为军队医务工作者,为了应对现代战争可能出现复杂情况,研究烧伤救治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一名女同志,我为什么会在烧伤外科这个别人都不怎么理解的专业里,越干越有劲呢?是因为我觉得烧伤治疗很具有挑战性。我记得刚刚校长介绍来宾的时候,在座的有一位校友也是从事烧伤外科的,我们做烧伤外科的就知道,一个大面积烧伤,它不只是一个局部损伤的问题,它还牵扯到所有外科的基础问题,包括休克,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免疫抑制和营养支持,所有跟外科基本问题有关的,在一个烧伤病人的救治里头都体现了出来。往往病人来了,它不只是有烧伤,可能还有多发伤和复合伤,像吸入性损伤,挤压性损伤等问题,当合并这些伤的时候,它对病人的打击往往不单纯是一个“1+1”的作用,因为伤情的互相掩盖,互相影响,对病人造成的危害往往大于“1+1”。越是有挑战、越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探讨, 就越说明这是一门值得去钻研的学科。
从我做烧伤外科医生到现在,已经救治过各种各样的烧伤病人,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我现在的单位是集教研于一体的单位,也培养了一批烧伤专业的人才,目前有的在全国各地已成为当地烧伤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所以,我自己觉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当然我这点成就感和在座的各位校友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我自己觉得还是可以津津乐道的。
第二部分内容是:肩使命,悬壶济世。烧伤不仅是一个局部的损伤,而且还是一个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反应是休克,目前其第一位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从我当时在第一军医大学跟着赵克森老师学习的时候,对休克的印象就非常深,赵教授对休克有很多新的见解,从微循环的角度来研究休克,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从我开始从事这一专业的时候起,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个自己研究烧伤的切入点。当时我从事烧伤研究的时候,休克发生率还是很高,是烧伤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我就想从休克开始研究,而且休克属于烧伤病程中上游病程阶段。烧伤后要过的关卡,第一是休克,第二是感染,第三才是康复期。所以,如果休克这关过得不好,显然会对后期病程有很大影响,即便病人度过了休克期,如果休克期治疗不得当,在感染期,脓毒症的发生率就很高,其修复期也就修复不好。所以说,休克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此,我当时就选择了在休克期对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我读研时考虑到当时除了微循环代谢紊乱以外,已出现了许多仪器在细胞层面上观察休克有什么变化,我就选择了磁共振波谱仪。现在用的磁共振,临床上主要从形态方面来观察,如占位性病变、磁共振还有其它的功能,目前还在开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临床上使用。它能直接观察到细胞层面的代谢,如果这些代谢的变化它能捕捉到,而且通常代谢的变化早于功能的变化,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解读休克的本质。烧伤病人有一个特点,在休克期不一定都发生休克,一旦我们治疗得及时,把丢失的液体及时补进去,而且补入的速度和丢失的速度能够匹配上,病人就能比较好地度过休克期。如果我们在休克期复苏不得当或者是补液不足或者过量,都会加重组织和细胞的水肿,水肿又会给后续病程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如深部组织肌肉的坏死,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除了组织损伤外,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膜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造成细胞组织的肿胀和一系列并发症。通过磁共振波普研究,我发现在烧伤休克期时确实会发现在细胞层面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内的酸中毒。此外,还有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在临床治疗中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解除线粒体的抑制。过去我们用白蛋白来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但是实际上白蛋白有一个另外的作用,就是在应激状态下,游离脂肪酸增加会直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所以适当给予白蛋白可以把游离脂肪酸对细胞线粒体的抑制作用去除。另外,也可采用一些稳定细胞膜的药物,常用糖皮质激素。还有乌司他丁等药物,目前也在尝试;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特别是改善细胞对能量底部的利用,用磁共振波谱仪可以发现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加上C13标记底物能发现线细胞对能量代谢底物利用的变化,用F19波谱能发现细胞内钙超载的情况。
在搞清休克期的病理变化之后,我又开始把研究转到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因为虽然有一些病人在休克期能得到及时治疗,但是从战争条件着眼,从我国边远山区较多的情况着眼,考虑到很多烧伤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情况较常见。临床统计发现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病人,其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高,以前不明确原因,只是考虑到是否是病人缺血缺氧时间太长所造成的这些变化。当时我正好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院做博士后,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情况下,机体会受到二次打击,引起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内的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和蛋白酶的过度释放。后来研究发现,这些病理变化也是炎症反应里的基本环节。 我们发现这些变化以后,就提出对烧伤后延迟复苏的病人不能光考虑到扩容,还应想到伴随延迟复苏的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在延时复苏的同时,针对这些新的病理变化采取阻断措施,以防止二次打击和再灌注损伤。近年来,我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烧伤后的变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有共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烧伤创面启动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变化后,如果遇到延迟复苏,脓毒症等二次打击,炎症反应会发展到失控的状态,此状态下会造成机体细胞自身的损害,恰如“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效果。机体的这些反应对抵御外来的感染和病原菌入侵,或对创面的修复是有意义,但是对自身的损害也是很大的。于是,我们开展了系统的细胞保护治疗,包括对早期炎症反应的控制、对肝脏功能的支持,以及对免疫功能的调理等等,形成一个贯穿烧伤休克期和感染期的续贯性的细胞保护治疗。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回顾性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发现细胞能量支持、炎症调控、肝功能支持和免疫调理等在基础研究方面近20年的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上得到转化并发挥作用,特别是续贯性细胞保护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这些是我们近年来参加的一些突发性火灾和爆燃事件伤员抢救的场面,都是一些很重的病人。例如2009年我们到成都参加公交车爆燃事件中受伤伤员的抢救,负责3名非常危重的特大面积烧伤伤病员的救治,接手时病人已经有了严重的脏器并发症,我们在传统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序贯细胞保护,使病人转危为安,保证了病人一个人都没有死亡。又例如去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高层公寓火灾,我们接手了一批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经过我们的积极救治,病人也全部康复。有人说烧伤救治除了救活一批病人,也救活了一批领导。因为这些事故往往牵扯的问题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社会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说,烧伤救治对维持社会稳定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刚才讲了烧伤救治的全身的变化,其实还有一个局部的问题。也就是说,烧伤病人的皮肤被烧毁了,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病人,可以说是烧得体无完肤。怎么能让这些皮肤再生或者找到合适的替代物,这是我研究的另一个问题。中国古人对组织再生已经有过超级的想象。我们都知道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哪吒当时跟他父亲闹翻了,就拿刀将自己的肉剔下来,还给他的母亲,把他的骨头还给他的父亲,就剩下一个灵魂,后来观音菩萨救了他。传说中,观音用荷叶给他做成骨架,用荷花的花瓣给他做了肌肤,又使他现出人形。这是古人对组织工程的最早的想象。我们这些年也在研究皮肤替代物。皮肤有表皮、真皮,还有一些皮肤的附件组织。我们研究表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技术、研究真皮替代物、研究具有表皮和真皮的复合皮的构建, 也解决了一些临床治疗中的疑难问题。例如有一种瘢痕体质的病人,哪怕有一点伤口都会长成一个很大的疤,现在知道这是遗传因素造成的,瘢痕体质的人如果烧伤了,局部会形成很大的瘢痕,这种瘢痕会越长越大,而且质地会非常硬,并发生挛缩,严重影响外观与功能,如果做植皮手术,病人的供皮区又会出现新的瘢痕,越治越重。有了真皮替代物以后,我们把这个瘢痕切除,植入真皮替代物,只在他的供皮区取一层非常薄的表皮层覆盖上去,这样即修复了瘢痕,供皮区也不会出现新的瘢痕。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残疾率很高,对他们来说,甚至植皮也是一种奢望,因为全身烧得体无完肤,没有供皮区。我们就把真皮替代物结合瘢痕表皮用来修复关节部位的瘢痕挛缩畸形,解决了关节功能康复的问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挪威画家的油画,这副面容大家看了后会很震撼,油画的名字叫做《呐喊》。这张油画我第一次看到以后,觉得画上得这个人的样子似曾相识。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个人的面容似曾相识呢,你看看这个烧伤病人,他的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的面部瘢痕挛缩畸形,包括小口畸形,造成了病人有一个特殊的相貌。所以我一直觉得呐喊这个画家用的模型很可能是一个烧伤病人的模型。对小口畸形过去国内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没有很好防治办法,一些临床医生为了防止病人小口畸形的发生,只好用一个热水瓶的软木塞子撑住口唇,防止口的挛缩畸形。我们研制了一个红外线口腔矫形器来防治小口畸形,该矫形器具有防止口唇挛缩畸形和促进创面愈合双重作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使用,使数千例病人免除了手术的痛苦。
最后汇报一下第三部分:攀高峰,不断进取。以往对烧伤病人的研究或从全身的并发症来进行考虑,或者只是从局部的伤口或修复来考虑,但是烧伤修复其实是一个整体的,创面和全身会互相影响。大面积烧伤后机体会在创面修复驱动因素和终止信号的主导下完成修复工作,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人探讨过,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开始做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们找到一个分子,叫做Smad3。这个分子是TGF-信号通路中的一员,如果将小鼠Smad3基因敲除后,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根据这个结果,我们认为这个分子是一个创面修复的终止信号,因为它对创面愈合过程起抑制作用。然后我们继续研究这个分子对全身各个脏器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Smad3基因敲除以后可以减少创面愈合的时间,但动物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Smad3基因敲除动物在脓毒症的情况下,死亡率比较高,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也明显增加。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概念: 对创面修复有促进作用的分子对脏器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如何能既加速创面愈合又减少脏器并发症,这是我们修复创面的理想境界。最近我们申请到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就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工作目前有一些进展,但是并不那么容易。这张画是一个意大利画家画的,标题是《最后的审判》。我们看到这个画里面有很多很多小的画面,都有很多很多小的故事,由这个组成一个整体的大的故事,每个故事和每个人物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像是我们研究的创面修复机制,有很多很多的分子参加,有一个大的网络在调控,要把这整个网络搞清楚,还是需要很多的人来工作。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大规模的、跨专业的合作研究,需要向同行的请教。从我们目前得到的一些研究结果来看,创面修复需要来自全身的援助,烧伤创面修复的一些系统驱动因素,包括p38 MAPK、血管紧张素等等,在促进创面修复的同时,也增加远隔器官对脓毒症、对感染,对LPS的易感性,使自身细胞反应性损伤加重;而创面修复终止信号,像Smad3,则与驱动因素相反。创面修复系统工程中的驱动因素和终止信号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是时间上的两个独立体,而是在整个病程中间一直都存在的两个对立面的统一体。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研究,弄清楚p38 MAPK、Smad3等与应激状态、过度炎症反应和MODS 的关系,弄清楚他们之间的网络。我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艰难的一个过程,而且我觉得确实很需要虚心的向我们的同行们请教,继续向我们的老师,向我们医学界的其他专业的学者学习。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和各位首长。


打印 | 录入:suntaoj | 阅读:
本周热门内容
校友社区新帖
  暂时没有相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