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建校72周年】赵克森:从教65年,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日期:2023-10-30] 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 校团委  作者:柯佳 黄瑶 [字体: ]
新闻摘要: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为进一步创新党史、校史学习形式,学校成立了“口述校史”学生采编团队,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学生对赵克森、白宝满、丁彦青、俞守义等知名老专家、老校友进行专题采访,聆听他们在学校的治学经历和报国事迹,引领师生知史鉴往、启迪未来。值此建校72周年之际,我们将首批口述校史整理形成【南医人】专题系列,让我们跟随前辈的脚步,追忆学校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为进一步创新党史、校史学习形式,学校成立了“口述校史”学生采编团队,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学生对赵克森、白宝满、丁彦青、俞守义等知名老专家、老校友进行专题采访,聆听他们在学校的治学经历和报国事迹,引领师生知史鉴往、启迪未来。

值此建校72周年之际,我们将首批口述校史整理形成【南医人】专题系列,让我们跟随前辈的脚步,追忆学校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感悟南医人的初心使命。

赵克森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研究六十余年,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休克微循环研究的奠基者和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创建人之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休克微循环实验室。全国模范教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等。曾获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奖、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中国微循环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三总部育才奖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多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959年入校担任教员,为军服务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赵克森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便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前身)工作。1962年随着单位转回军队而参军入伍,成为一位年轻的中尉教员,自此为军服务成了他几乎一生的奋斗目标。

他多次跟随考察组到部队了解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在考察中搜集到许多资料充实教学工作,是几十年来我军防治战伤休克的经验总结。他曾到大连小平岛和湛江麻斜军港,了解海军战士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生活和卫勤保障工作。在部队的考察中,搜集到许多很好的资料充实教学,如我军从卫生员开始到医助和医生,均需训练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它是几十年来我军防治战伤休克的经验总结,把它补充到病生课程休克的一章,阐明休克的机制和防治,很有针对性。在荆江大堤防洪的时候,针对战士们如何解决夏季饮水和补盐的问题,他了解到某师每人带着二瓶矿泉水和一包咸菜上堤,全师没有一个战士死亡,守住了荆江大堤,这也成为了他在大学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述脱水和水盐代谢紊乱的防治方法之一。

“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追求的是伟大的梦想,取得的是历史性的成就。”

——赵克森

“一生中的两条曲线”

“科学研究的工作没有终点,教学规律的探索没有尽头。只要工作需要,在有生之年我愿为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继续工作、奋斗不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

——赵克森

1982年,赵克森考取世界卫生组织(WHO)奖学金,留学加州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二批赴美留学生。在美国,房租是主要的日常支出,每月租金需用掉生活费的一半。为了节省开销,他早上去超市买过期面包,自己制作中餐和晚餐。

在导师Benjamin W.Zweifach教授(当代微循环之父)的指导下,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后来渐渐发展出自己的团队,在微循环与休克的科研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当时,身边的许多人劝他学成后留在美国,可他丝毫没有动摇回国的念头,只想尽快地完成学习,回去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一去到美国就感觉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在80年代,国内是没有计算机的,但在美国全部都是计算机。我导师的实验室在美国要申请基金,他们申请的是高血压,但是我是研究低血压和休克方面的,所以在5天的实验中,有一天他们会不做实验让给我做,再加上周末的时间。在国内,我并没有接触过这些仪器,于是我把仪器主要的面板都画下来,然后去问工作人员哪个开关是开什么的,应该先开什么后开什么。就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在别人休息的时间,我在那独自做休克的实验。

——赵克森

经过加州大学的培养以后,赵克森研究的深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奠定了他“一生中的两条曲线”。

“我所说的‘一生中的两条曲线’,其中一条是如果休克到了顽固性的时候,血压不断地下降,为什么不断下降,为什么这个时候给升压药物血压不上去,能上去就能抢救过来;第二条就是看微循环的血流,血流不恢复现象,叫No Reflow,为什么不恢复。我一生就做这两条曲线,就是要做到最后研究出办法。”

——赵克森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个老师的天职,怎样才能教好一堂课,这是赵克森一直在思考和钻研的问题,他认为每一堂课都要像一场演出一样非常生动,创新是所有艺术的共性的评判标准,如果要把教学提高到艺术水平,也需要创新。赵克森主编出版了《病理生理学》《休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等教材,提出“知识二次加工”、实现“教学创新”等新概念,将教、医、研结合,把书本知识结合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添加科研进展,加以概括和提炼。

“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塑造人才的艺术大师,‘知识’是教师手中进行艺术创作的画笔,要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原著,也要有个人的见解,写成‘分镜头’的‘剧本’,成为既是‘编导’又是‘演员’的老师,在课堂上表达出来。”

——赵克森

教学达到艺术境界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奋斗。他总结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发表了“论教学艺术”“把课堂教学提高到艺术境界”“贯彻启发式,加强智力开发”等多篇教学论文;提出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六环节,即引出问题、分清层次、突出重点、用好媒体、加强互动、做好小结。他主持的“教学科研结合,加快学科发展”教学研究课题,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师的讲台上,赵克森一站就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不但将教学方法无私地教给青年教师,而且始终注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授课方法的创新使学生不仅对讲课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其表达方式也使人耳目一新,在充满逻辑推演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你可能已经几十甚至上百遍地讲授了课程内容,但想想台下的学生也许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听到这堂课,你就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丝毫的懈怠。”

——赵克森

“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我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壮大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大学老师。多年来在高等教育的战线上,做了一名老师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值得称道的是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并有幸成为这个大时代建设的参与者和国家苍天巨变的见证者。”

——赵克森

2019年,赵克森向学校校史馆捐赠了“红细胞跟踪相关仪”,这是校史馆搬迁新址后收到的第一件实物展品,他还向校史馆“南医文库”捐赠了6册主编的中外文著作。1985年,赵克森从美国引进了这台“红细胞跟踪相关仪”,使我校“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准确测定100微米以下小动脉血流速度的单位,用其完成的理论研究先后获得多个奖项。

值此建校72周年之际,谈到对同学们未来发展的希冀,赵克森也给予了厚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在学习生活中要继承部队的传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更要明确自身目标,并坚持长期奋斗。学生在大学的建设当中是重要的力量,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有好的老师,更应该有好的学生。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成为有抱负的南医人,共同把南方医科大学建设好。”

——赵克森



打印 | 录入:魏秋桦j | 阅读:
本周热门内容
校友社区新帖
  暂时没有相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