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优秀学子 > 正文

步履不停,心向远方——伍就淮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3日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伍就淮,男,汉族,2003年3月生,中共党员。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2021级生物技术(创新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现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

事迹正文:

初逢山海,拨雾寻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初入大学时,我仿若置身迷雾中的行者,耳畔回响着高中老师“按图索骥”的叮嘱,却未料到大学的地图需由自己亲手绘制。大一期间,我常蜗居在宿舍的方寸天地,刷剧、游戏填满了整个课余时光,那时的我误以为这便是“自由”的真谛。直至某日路过图书馆,瞥见窗内伏案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仿佛一道惊雷,瞬间唤醒了我:我所追寻的自由,不应是放任自流的沉溺,而是破茧成蝶的蜕变。


探幽索隐,追光而行

 大三那年,我鼓起勇气叩响了科研之门。导师的大创课题,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科研生涯的起点。面对实验室的一切,我倍感陌生——培养细胞、配制试剂、操作仪器……每一个步骤都显得复杂而深奥。幸运的是,师姐们以极大的耐心指导我,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到复杂的实验设计,她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犹记得第一次实验成功时的喜悦,那份成就感如同甘露,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四时,我踏入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实习,真正领略到了科研的艰辛与魅力。为了追赶实验进度,我常与同组伙伴加班至深夜。记得第一次进行qPCR实验时,扩增曲线杂乱无章,师兄师姐戏谑道:“你这扩增曲线比心电图还刺激。”然而,他们并未责备我,而是耐心地带我复盘实验步骤。那段日子里,我学会了与失败和解——电泳条带模糊不清,qPCR的Ct值飘忽不定,但这些“不完美”反而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理解:科研并非一蹴而就的辉煌,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修正。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

 大学四年,最宝贵的收获并非奖项或论文,而是学会了与自己的平凡和解。我曾羡慕那些目标明确、履历光鲜的同学,觉得自己如同一只笨拙的蜗牛,在别人的赛道上奋力追赶。大二那年,因绩点排名未达到预期,我陷入深深地焦虑,整日泡在图书馆却效率低下。直到某个春夜,朋友拉我去操场散步。风裹挟着紫荆花香,他仰望星空,轻声说道:“你看,有的星星璀璨夺目,有的则静静闪烁——但谁又能说,微光就不是光呢?” 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开始接纳自己的节奏,允许自己偶尔“躺平”,与朋友共打羽毛球,或在宿舍裹着毯子观看一部老电影,亦或是独自静坐发呆。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却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感知力。 


此身如芥,心纳苍穹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寻那个所谓“正确”的答案。然而,那些在实验室守候细胞培养的深夜,在图书馆与文献“死磕”的周末,以及在操场奔跑时擦肩而过的晚风,早已将答案镌刻在生命的年轮之中。未来的某一天,当我站在更大的实验室里,面对新的挑战时,我定会想起二十岁的那个夜晚:实验台的灯光温柔如月,窗外蝉鸣渐歇,而我和一群眼里有光的人,正笨拙却坚定地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