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 17:15


近日,“2024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年度交流暨推进会”举办。会议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处副处长杨安文接受了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专访。

记者: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引进来”有效提升青年学者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杨安文:我们认为仍需通过与国外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来实现。尽管我们在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但仍需正视自身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研方面存在的差距。因此,要通过各种举措引进国外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平台,为青年学者提供更优质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以及项目和平台支撑。

记者: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跨学科研究合作时,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促进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


展?

杨安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联系。如果我们与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没有建立联系,没有建立互信,那么合作就很难开展。其次,障碍还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差异,尤其是我们所说的跨学科合作,而国内总体上还是以学科来组织机构的,因此还存在组织障碍。再次,我们与国外开展跨学科合作时,还存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障碍。

现在,学校都在出台各种鼓励政策,鼓励教师“走出去”。学校的人才办、科研院每年都用大量的经费支持与鼓励全校各学科、各学院的教师专家们,依托原有关系建立新的联系,不断拓展和加深与国外高校机构的联系,共同在跨学科的研究研发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目前,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双方慢慢建立互信,还是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摘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11-29



上一条:北京大学:实现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改革重点 下一条:以支持全面创新为引领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