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4-03-27 浏览次数:


1.教研室简介(历史沿革,现状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持全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教学,同时聚焦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医学方面的科研。教研室曾用名基因工程研究所。在教学方面,它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国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广东省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示范课程、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质量工程项目等。在科研方面,它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全军二十所重中之重实验室之一,2004年立项建设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教研室作为核心依托单位与校内相关科室联合,2018获得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单细胞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本教研室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博士后招生单位。李博(现)/ 潘星华(原)为教研室和学科主任(负责人),实验管理中心的张超和李凌副主任(原教研室资深成员)为教研室和学科顾问。

2.师资队伍(按职称分类写)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2人。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7人。其中有2人次获得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人次获得广州市珠江新星称号。教研室曾主编专著8部;申请了 8项国家专利,其中7项已获得专利证书;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一项;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近百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广东省及各项课题30余项。

3.教学工作: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课题简介,人才培养(本科生研究生)

教研室承担全校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包括全英和双语教学,留学生课程,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等。2005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6年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示范课程,目前正在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上积极研究进展、疾病与基础相结合,开展基于问题(Problem-based)、基于案例(Case-based)、基于研究(Research-based)的教学,简称 “PCR教学法”。通过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基本的知识,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应用、前景、研究进展等。利用“蓝墨云班课”、“速课”、“雨课堂”、“问卷网”等平台,开展移动端教学,在课前及课堂上开展测验、头脑风暴、讨论等互动式的教学,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资源方面,建立了习题库,并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建立了案例库、多媒体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室;主编出版科学出版社本科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本科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主编出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基因测序实验技术》、《核酸提取与纯化实验指南》、《转染实验技术》等实验教材,2019年编写科学出版社《医学分子生物学》。

在实验教学中,长期支持学有余力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第二课堂及暑期科研活动),并提供实验条件,开设创新性实验,或者参与研究生课题研究。每年举办生物化学技能大赛,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2009年-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生化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最佳操作奖1项,最佳设计奖3项。

教研室培养的研究生许多在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海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检验检疫中心以及全国各地担任学科带头人,或科技公司创建者,成为祖国科技创新和建设的栋梁。还有数十位研究生毕业后在美洲、欧洲等地国外知名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和教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人类科学发展贡献了力量。

4.科学研究:定位,研究方向,代表性团队及论文

科研课题聚焦单细胞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医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单细胞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分子肿瘤学、免疫与疾病等。

(1)单细胞组学

主要研究内容:单细胞组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肿瘤异质性与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组学生物信息学。

代表性团队:潘星华、孟伟、何锴、李亚子、林贯川等。

代表性论著:

1) Huang H#, Zhao Y#, Zhong J#, Zhang X, Liu Q, Qiu X, Chen S, Yang H, Hillyer C, Mohandas N, Pan X*, Xu X*. Putative Regulators for the Continuum of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Revealed by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of Human Bone Marrow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June 9, 2020, 117(23): 12868-12876;PMID: 32457162. Corresponding author. (小类1区,IF9.350).

2) Han L#, Wu HJ#, Zhu H#, Kim KY, Marjani SL, Riester M, Euskirchen G, Zi X, Yang J, Han J, Snyder M, Park IH, Irizarry R, Weissman SM, Michor F*, Fan R*, Pan X*. (2017) Bisulfite-independent analysis of CpG island methylation enables genome-scale stratification of single cells. Nucleic Acids Res. 45(10):e77. pii: gkx026. doi: 10.1093/nar/gkx026. PMID: 28126923. Corresponding author. (小类1区,IF11.561).

3) Yang J#, Tanaka J#, Seay M, Li Z, Jin J, Garmire LX, Zhu X, Taylor A, Li W, Euskirchen G, Halene S, Kluger Y, Snyder MP, Park I-H, Pan X*, Weissman SM*. (2017)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Unanticipated Features of Early Hematopoietic Precursors. Nucleic Acids Res. 45(3):1281-1296. pii: gkw1214. doi: 10.1093/nar/gkw1214. PMID: 28003475. Corresponding author. (小类1区,IF11.561).

(2)生物信息学

主要研究内容:高通量数据整合建模解析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疾病发生、细胞命运决定、胚胎发育过程中复杂基因调控网络的数学建模及量化,非编码RNA探测及功能挖掘,系统生物学、转化医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代表性团队:官道刚等。

代表性论著:

1) Guan D, Yan B, Thieme C, Hua J, Zhu H, Boheler KR, Zhao Z, Kragler F, Xia Y, Zhang S. PlaMoM: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compiles plant mobile macromolecule. Nucleic Acids Res, 2017 Jan 4;45(D1): D1021-D1028. (一区,IF: 11.147).

2) Guan D, Xia Y, Zhang S.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Phloem Mobility of Macromolecules with an Online Database; Methods Mol Biol, 2019; 2014:433-438.

3) Guan D, Shao J, Zhao Z, Wang P, Qin J, Deng Y, Boheler KR, Wang J, Yan B: PTHGRN: unraveling post-translational hierarchical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using PPI, ChIP-seq and gene expression data. Nucleic Acids Res, 2014, 42:W130-136. (cover story) (一区,IF: 11.147).

(3)基因组医学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事circRNA在放射性心肌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另外还有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以及慢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代表性团队:张超、刘安玲、宋艳斌等。

代表性论著:

1) Chao zhang, SenjieLin. Initial evidence of functional siRNA machinery in dinoflagellates. Harmful Algae, (2019)81:53-58 (小类 1区 TOP;IF=5.04)

2) Chao Zhang, Hao Luo, Liangmin Huang, Senjie Lin.Molecular mechanism of glucose-6-phosphate utilization in the dinoflagellate Karenia mikimotoi. Harmful Algae, 67 (2017),74–84 (小类 1区 TOP;IF=5.04)

3) Lai P, Song Q, Yang C, Li Z, Liu S, Liu B, Li M, Deng H, Cai D, Jin D, Liu A*, Bai X*. Loss of Rictor with aging in osteoblasts promotes age-related bone loss. Cell Death Dis, 2016 Oct 13;7(10):e2408. (IF: 5.854,JCR小类2区)

(4)分子肿瘤学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事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病机理及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相关性方面的基础研究;消化道肿瘤发病分子机制与抗肿瘤新靶点研究等。

代表性团队:周珏宇、连森、刘玥、赵蕊、余海浪、丁大鹏等。

代表性论著:

1) Lai SY, Guan HM, Liu J, Huang LJ, Hu XL, Chen YH, Wu YH, Wang Y, Yang Q, Zhou JY*. Long noncoding RNA SNHG12 modulated by human papillomavirus 16 E6/E7 promotes cervical cancer progression via ERK/Slug pathway. J Cell Physiol, 2020 Jan 14. doi: 10.1002/jcp.29446. (2019 IF=5.546, JCR 生理学Q1).

2) Tiantian Zhang , Jufeng Ye, Changhu Xue, Yuming Wang, Wenzhen Liao, Limei Mao, Miaomiao Yuan* , Sen Lian* ,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e properties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Oct, (IF=7.182, 1区).

(5)免疫与疾病

主要研究内容: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 IL-9分泌性的Th9/Tc9细胞的分化及其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代表性团队:毕恩广、殷志新等。

代表性论著:

1) Ma X#, Bi E#, Lu Y, Su P, Huang C, Liu L, Wang Q, Yang M, Kalady M, Qian J, Zhang A, Gupte A, Hamilton, Zheng C, Yi Q. Cholesterol induces CD8+ T-cell exhaus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 Metabolism, 2019 Jul 2;30(1):143-156.e5. (IF: 21.567;JCR小区:1区).

2) Bi E#, Li R#, Bover LC, Li H, Su P, Ma X, Huang C, Wang Q, Liu L, Yang M, Lin Z, Qian J, Fu W, Liu YJ, Yi Q. E-cadherin expression o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activates tumor-promoting properties in plasmacytoid DCs. J Clin Invest, 2018 Oct 2. (IF: 11.864; JCR小区:1区).

5.荣誉与奖励

2003年主持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

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005年获评国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

2009年获评国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获评国家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

2011年获评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

2016年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7年主持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质量工程项目--生命的奥秘

2019年获评广东省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示范课程

骨干教师先后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次、南医优秀教师2人、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教学优秀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实验中心教育技术骨干教师组织参与的影视、科普软件、视频与动画结合的作品先后获全国、省级一等奖6 部、二等奖2 部;2007 年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比赛中2 部获二等奖,2 部获三等奖;在十一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1 部获二等奖、1 部三等奖、4 部优秀奖。获得南方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2017年第一届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课竞赛第一名。2017和2019年两次获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课公开赛二等奖。2009年-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省生化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最佳操作奖1项,最佳设计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