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 | 探索人体奥秘 关注身心健康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

2020年10月11日,是第17个“世界镇痛日”,我校人体科学馆科普基地通过现场导览、展品展示、科普讲解、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等形式,举办了“探索人体奥秘 关注身心健康”科普活动,来自广东华侨中学30余位(离)退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小贴士

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从2004年开始设立“世界镇痛日”,每年10月由IASP发布世界抗痛年主题,确定每年10月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 (Global Day Against Pain)”,并冠以一个主题,成为一个年度即“世界镇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Pain)”。今年的主题为:全球防治腰背痛年。

人体科学馆科普基地负责人毕振宇博士与科普志愿者们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人体奥秘,跟大家聊聊生活中人们对疼痛的误区,倡导大家关注身心健康,面对疼痛,千万别忍忍就算了。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

讲解员孙瑶告诉大家:“疼痛就一会儿,忍忍就过去”是个误区!按照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可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其中,重度疼痛常表现为: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面对疼痛,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疼痛,就可能导致小病变大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讲解员余勇鹏说:“哪疼就治哪,不辨清根本”是误区!疼痛只是疾病的表象,究其根本,疼痛可能来自不同的病因。最常见的腰痛,也需要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等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必须对症下药,分清楚疼痛感觉是来自骨骼肌肉痛,还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不同的疼痛表现不同,骨骼肌肉疼痛比较常见,大家一般也比较容易分辨。相比之下,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类疼痛,它通常表现为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刀割样的疼痛。如果拖延治疗,病情容易恶化。

毕振宇提醒大家:“别的放一边,来点止痛药”是误区!不少人在发生疼痛时随便买点止痛药,殊不知这已经为身体埋下了安全隐患。滥用止痛药(尤其是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对于胃肠道本身就非常脆弱的患者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容易引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药物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服药需要在医生的治疗指导下进行。

当得知参观者大多是老广东人,平时讲粤语多,讲解员林鸿鑫马上改用粤语为大家讲述心肺复苏流程,一边讲述一边模拟情景演示,让大家都倍感亲切。

 

林鸿鑫最后又用普通话完整地操作一遍,博得阵阵掌声,大家都为讲解员林鸿鑫亲身示范,双语教授生活中简单的急救、自救的好方法纷纷点赞。


活动最后毕振宇特别提示大家: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是对身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如果身体某部位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患了慢性疼痛,应该到医院的疼痛科就诊;或者身体某部位疼痛,到医院各科进行治疗无效,也应考虑去看疼痛科。对于疼痛患者,出现疼痛不应拖延,及时、按时用药才会更加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