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由我校通识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广东省医学生通识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为顾问单位。会议主题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旨在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实现通识教育助力医学生培养。
25日上午,学校刘叔文副校长致辞拉开了研讨会序幕。刘叔文表示:“新医科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全生命周期健康观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在新医科背景下,全面加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
接着,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代表“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向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虽然通识教育理念在中国已经达成共识,但现在即使是通识教育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学,如清华,也和美国名校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医科院校、工科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非常困难。此次南方医科大学牵头召开“广东省医学生通识教育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通识教育部严金海教授做了题为《“新医科”背景下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严教授指出,医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医学教育中通识教育具有内生性,最典型表现是自医学出现以来,就同步出现医学伦理等医学人文主张,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等。因此我校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将培养理性、德行和人性相结合,实现路径是将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相结合。
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高晞教授、欧洲医学教育协会(AMEE)原主席Trevor John Gibbs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董毓教授等专家为大会作主旨报告。
董毓教授报告题目为《中国批判性思维通识教育的使命和推进》,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对于塑造学生的智力和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创新的关键,更是培养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和明智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通识教育应通过批判性阅读、写作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张大庆教授做了题为《医学人文: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报告,指出:合格的临床医生应当是“狐狸型+刺猬型” 的复合型人才,即既是一个能够凭借诊疗技术精准施治的专家,又是善于与病人沟通,注重身体疾病治疗和心理安抚结合的能手。医学人文与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医学人文的通识特性与专业特征,是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如同医生执业所需的临床诊疗技能一样。
Trevor John Gibbs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学生:通识教育舞台上的重要元素》。他认为:检验医学生培养的成果,不是看通过了多少考核,而是当我们老了、病了,能否将自己、孩子、亲人的性命相托。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开展“变革性教育”,即关注培养结果,培养胜任职业目的的学生,为他们即将进入的现实世界培养合适的人才。这必然是通识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参与全过程,鼓励学生“定向自我学习”,养成学习的主人翁责任感。
高晞教授以自己讲授的通识课程“医学史”为例,做了题为《医学通识教育:在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之间》的报告。当前,医学人文在医学院受到重视,成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进行“医学史”通识教育的实践,认为应相信学生跨学科的学习与思考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她讲授部分不到50%,其它部分为阅读讨论、听讲座、相关口述史的采集,考核形式是“最后演示”。每个过程,都为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思维激荡提供了舞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成为可能。学生、师生互相影响,以“学”代“教”,使“通识教育”理念得以贯穿始终。
25日下午是两个分论坛研讨。分论坛一主题是“通识教育管理与通识文化”,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丽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部长徐惠分别介绍了三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管理模式及特色;来自佛山市口腔医院的讲者赵本利和番禺中心医院的讲者赵自更,从临床角度讨论通识教育对于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自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的韦志信分享了通过医学生艺术通识讲座培养学生跨界创造力的尝试;来自通识教育部的王珏分享了医科大学通识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探索与心得。
刘丽华介绍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管理模式
分论坛二主题为“通识课程”,来自通识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对自己专通融合的教学探索进行分享和交流。协和医院李飞副教授讲述叙事医学课程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果上如何实现人文与医学的专通结合;暨南大学王跃春副教授分享把通识课程《诺贝尔奖解析——医学篇》建设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重庆大学写作课教师蒲俊杰分享了在GPT时代写作课的挑战和因应之道;中山大学孙希副教授分享了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球健康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意义;来自我校的张波教授分享公共卫生作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高一飞教授通过“医学人类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两门课程,讲述医科院校的人类学通识课程在展现学科魅力的同时,还应寻求与专业结合的可能;徐伟文教授分享了“幸福”通识课开设的实践探索及效果评价;艺术老师欧薇分享音乐通识课从知识理解到情感体验再到生命体悟逐层深入的课程设计。
26日上午,与会者参观学校人体科学馆并赴顺德校区参加书院座谈会。我校学生处处长陈士良做了题为《南方医科大学书院制改革与实践》的报告,介绍我校书院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及全过程育人体制和全方位育人格局;展示书院为全人教育开展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与会者参观了德风书院的各个活动室,如3D打印及人工智能活动室、虫虫工作室、医学美育工作室等,并与正在开展课外活动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最后,与会者参观了顺德校区古典园林式校园。
研讨会吸引了来省内外的医科院校、医院从事医学生通识教育的同仁参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庞海芍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