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很好的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会有艺术?
你可能没有发现,有时你会不自觉的创作绘画或者雕塑作品。比如,上课无聊的时候,你会在书的空白处画各种图案,以至于学期末的时候整本书看起来惨不忍睹。和人电话的聊天的时候,你面前正好有纸和笔,你便会不自觉地开始在纸上涂鸦,画房子、人脸、花朵都是你的拿手好戏,当然你还喜欢画螺旋、波浪等无意义的线条,通常挂电话时你就有了很多后现代的作品。给你一天时间在沙滩上玩耍,当你喝够了海水、晒够了太阳、吹够了海风之后,你会忍不住用脚丫在沙滩上踩出各种图案,或者找来树枝在沙滩上画画写写,甚至像小孩一样用沙子堆起城堡来……
换句话说,创作是人的天性。刚刚能吃饱肚子的原始人在黑暗的洞穴中都忍不住创作。
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野牛和小马
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作者,但是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更强烈,创作的天赋也更高。比如意大利一个牧羊的小男孩,他一边照看羊群的,一边用尖锐的石块在石板上画这些羊。意大利绘画之父契马布埃经过,他好奇地从牧童的肩膀上看下去,他为自己看到的画大吃一惊。他决定带牧童去佛罗伦萨学画画,这个牧童叫乔托,后来他成为了比老师更有名的画家。
人人都会创作,但只有杰出的作品我们称之为艺术。创作这些杰作的人,我们称之为艺术家。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学会欣赏艺术?
你懂的,人类是非常高级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艺术品,但没有一件是动物创作的,再聪明的动物也不会画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小猫照镜子时会弓起背、吐唾沫,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另一只猫来挑战。可是当猫看到自己的画像的时候却不会有任何反应,不管画得多么逼真。由此可见,动物不会欣赏艺术。
我们作为这么高级的人类,必须要和小猫有所区别吧,所以,我们怎么能对艺术无动于衷呢?
好吧,以上这只是关于为什么要学会欣赏艺术的歪解。我们常说要拓展生命的广度,那么如何拓展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我们的感受力,对于文学和艺术的欣赏都是丰富我们人生体验、拓展生命广度的好办法。
可不少朋友表示自己不仅有中国胃,还有一双中国眼,对于世界名画和雕塑,常常感觉欣赏无能。
好吧,也许你缺少的只是一些关于艺术的梗。
1
埃及壁画中的“错误”
广东省博物馆刚结束的古埃及文明特展,你有去看吗?
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他们不操心活着时候的居所,而是关注死后灵魂的居所——陵墓,以及众神的居所——神殿。他们在装木乃伊的棺柩上、在陵墓和神殿的灰泥墙壁上描绘图画,数以千计的图画覆盖了每一寸空间。
埃及人的壁画主要是讲某位死去的国王或王后的生平故事,他们的战斗、狩猎、阅兵等等,画的上方、下方或者两边常常有文字描述画面的内容,这些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所以他们和图画结合得非常完美、和谐。
当你欣赏埃及壁画的时候,会发现有的人物画得比周围的人像大不少,他们是埃及的国王或者王后。画家之所以把他们画得格外大,是为了表明这确实是个大人物。当他们画一大群人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在画面上表现那些位置更靠后的人。他们把后面的人画的跟前面的人一样大,为了显示他们的位置更靠后,就把后面的人画在前面的人的上方。
古埃及陵墓中的壁画
接下来重点来了,埃及人的壁画当中人物画法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构图“错误”。你能发现吗?(答案见文末)
画家也会过劳死?2
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主要原因是觉得艺术家的工作最自由,因此也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实际上很多艺术家都是工作狂,有一位画家,甚至因为勤勉过度而英年早逝,是不折不扣的过劳死。这位伟大的画家就是拉斐尔。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展露出惊人的艺术天赋,很多人都觉得他将来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他们是对的。拉菲尔19岁开始独立创作,他死时只有37岁,却已经完成了1000多幅作品,也就是差不多一周时间就要完成一幅画,其中的一些画尺寸还非常大,画面上人物众多。
拉菲尔画了很多非常著名的圣母像。其中一幅叫《大公爵的圣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幅画是为一位大公爵所有。大公爵把这幅画看得比自己所有的财富都更加珍贵。据说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它带在身边,确保它不会离开自己的视线。
另一幅叫做《椅子上的圣母》,是一幅tondo(圆形画)。据说,有一天拉菲尔在乡村散步,见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小孩坐在门口。“多美的一幅圣母像啊!”他自言自语的说:“我现在就必须把它画下来,趁着她还没有改变姿势。”拉斐尔环顾四周,看到旁边的一个垃圾堆上有一个圆形的桶盖,就这样他用铅笔在桶盖上当场勾勒下了那个年轻女人和她的孩子的轮廓,回到家里,他把她们画了下来。
另一幅叫《西斯廷圣母》,这个名字来源于它最早放置的那座教堂。现在这幅画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市的一家美术馆里,在那里它单独占有一间陈列室,因为人们认为没有哪幅画有资格跟它挂在同一间陈列室里。
3
雕塑家会不会画画?
米开朗基罗还在学习雕塑的时候,曾经评价一位年轻雕塑家的作品做得并不怎么好,被那位雕塑家一记老拳打断了鼻梁,因此米开朗基罗有了一个丑陋的歪鼻子。那位雕塑家要是知道米开朗基罗日后在雕塑上的成就,可能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作为一个雕塑家的米开朗基罗,一出手就名扬天下,他从佛罗伦萨移居罗马,在那里为教皇工作,教皇成了他的超级粉丝,以至于不希望他为任何其他人做雕像。
当这位教皇想给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画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米开朗琪罗。但是米开朗基罗说他是个雕塑家,不想画画。于是他的一些对头就到处散布谣言,说他不是不想画,而是不会画。这让米开朗基罗很生气,下定决心露一手。
要在西斯廷教堂的曲面天花板上画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画家必须平躺在脚手架上,挨近天花板作画,这意味着画家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块范围,可他要创作的恰恰是人们在地板上就要看得清楚的巨画。教皇不断催促他快点干,米开朗基罗不得不把床都搬到了教堂里,这样他就能拿出更多的时间画画。教皇还不断告诉他应该如何画,米开朗基罗可不喜欢这样,因为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比教皇懂得多多了。因此,有一天当教皇站在地板上对他指手画脚的时候,他故意让一只锤子从脚手架上掉了下去,并小心翼翼地让锤子落在离教皇非常近的地方,近得足以把教皇吓出一身冷汗。打那之后,米开朗基罗画画的时候教皇就躲得远远的了。
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当教堂向公众开放时,人们都大吃了一惊,原来这位鼎鼎有名的雕塑家真的会画画!而且他的画很有特色——人物的肌肉特别结实、强壮,好像要从画上凸现出来一样。因此人们把米开朗基罗的画称为“雕刻般的绘画”。
西斯廷教堂穹顶画(局部):上帝造人
(亚当的肩膀和肌肉多么的健壮结实啊!)
马厩里的名画4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是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和达芬奇,我们已经讲了前两位,不再讲讲达芬奇似乎说不过去。
达芬奇最有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现藏于卢浮宫。几年前这幅家喻户晓的油画,愣是从卢浮宫的墙上被人偷走了,幸运的是它最后被找到了,尽管真正的窃贼从未被抓到过。蒙娜丽莎是一位意大利夫人,她的脸上有一丝若隐若现、令人迷惑和着迷的微笑,她似乎正在对着某个其他人一无所知的东西微笑。
达芬奇是第一个懂得利用明暗使人物看起来像真人一样立体的画家;他也是第一个把远处的景物画得看上去真的在远处的画家。
我们今天着重要说的是达芬奇的另一幅画,它在意大利一座修道院的一个低矮的房间里,因为潮湿而严重损毁,但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作之一。这幅画被称作《最后的晚餐》,画的是基督与十二门徒坐在一张长桌旁,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达芬奇就把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
达·芬奇通过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展示出每个门徒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为准确展示人们在想某件事情时的表情,达芬奇走访过许多聋哑人,为的就是要了解他们在兴奋、快乐、惊恐和愤怒的时候,是怎样流露自己的情绪感受的。你能从中看出谁是出卖耶稣的犹大吗?
《最后的晚餐》画成之后,没过多少年就开始从墙壁的灰泥上脱落,因为达·芬奇是在干燥的灰泥上画的。这幅画的厄运还不止于此——后来修道士们决定要在这面墙上打一个门,门正好在这幅画的底部。用铁锤打穿石头时,墙壁自然震落了更多的颜料。再后来,拿破仑率大军进入意大利,有士兵竟然把这间屋子用作马厩,他们为了寻开心甚至朝这幅画扔靴子,看看自己能否打中出卖耶稣的门徒犹大。
就这样年复一年,这幅惊世之作被损毁得越来越厉害,甚至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最后,一位聪明的意大利人发现了一种把掉下来的颜色粘在墙壁上而不脱落的方法,使我们有幸在今天仍能看到这幅作品的大致模样。
5
明明可以靠颜值
丢勒:自画像(局部)
这个帅哥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丢勒。这是他在1500年为29岁的自己画的画像。事实上,他在13岁就为自己画了第一幅自画像,比达·芬奇著名的自画像早了20多年。故他也被称为“自画像之父”。你觉得他的发型酷不酷?是不是为他发丝的质地、光泽而着迷?当时,年事已高的威尼斯画家贝利尼曾请求丢勒送自己一支他在肖像画中用来画人物头发的特殊画笔,丢勒便把自己正在使用的一支画笔给了贝利尼。“什么?”贝利尼说:“这只是一支普通的画笔呀,难道你真的是用这样一支画笔来画那些令人惊奇的头发吗?”丢勒拿起那支笔,画了一些头发——像他以前画的一样好。
丢勒:祈祷的手
丢勒在创作大型的作品之前会为局部图案画素描草图,他曾经为一个祈祷的门徒绘制了双手的素描,没想到这幅名为《手》的素描大受欢迎,人们把它改名为《祈祷的手》,还为它杜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没准你也听过,说的是:丢勒家贫,少年时的他和哥哥都想学艺术,但是家里没法承担两人的学费,于是兄弟俩以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一人去学艺术,一人在家附近的矿场做工来支付学费。丢勒赢得了学习的机会,四年后他学成归来,想用卖画的钱支持哥哥去学艺术,然而此时他的哥哥因为长期艰苦劳作,手已经僵硬变形,再也拿不住画笔。杜撰者说,哥哥双手合十,为弟弟祈祷,希望上天把属于自己的艺术才华加之于丢勒;而丢勒用泪眼定格了这个瞬间,创作了这幅《祈祷的手》。这个故事令人动容,然而,并不是真的。
15幅干草堆和20幅大教堂
6
有一位法国画家名叫克劳德·莫奈,他经常带上满满一马车画布,耗上一整天的时间去画同一个场景,每当光线使得他正在画的对象在色彩和外观上有所改变的时候,他就换上不同的画布。比如,莫奈曾为同一些干草堆画过十五幅画,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他还为法国卢昂大教堂的正面画过20幅画,表现它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所呈现的样子。这些画构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系列。因为这些画作展示了画家在瞬间看到事物的色彩和明暗,恰恰莫奈又有一幅作品叫《日出·印象》,因此人们给这类画家安上一个名头叫做“印象派画家”。
另一个开创印象派先河的画家叫马奈。曾有人问马奈他的一幅印象派画作中主要人物是谁,“在任何一幅画中,”马奈回答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光。”
光就是印象派画家力图在他们的画作中予以展现的东西,当你欣赏一副印象派画作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白这一点。
莫奈:撑洋伞的女人
7
不计代价的雕塑
切利尼被称作意大利最棒的金匠。有一次弗洛伦萨公爵请他创作一尊表现珀尔修斯杀死美杜莎的青铜雕像。珀尔修斯是宙斯的儿子,美杜莎本是个漂亮姑娘,因为对智慧女神雅典娜犯下了一桩可怕的罪行,雅典娜把她变成了一个样子很可怕的妖怪——她的头发变成无数条毒蛇,在脸部周围翻卷、扭动,任何一个看到她眼睛的人都会变成石头。珀尔修斯受到死对头的挑逗,去砍下了美杜莎那颗可怕的脑袋。
切利尼设计的珀尔修斯和美杜莎的雕像比真人尺寸更大。佛罗伦萨很多人都说这对切利尼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就连佛罗伦萨公爵也认为浇铸一尊巨大的青铜雕像,对于一个习惯于加工细小珠宝的金匠来说是不明智的。
所有这些议论,都只不过是坚定了切利尼创作青铜像的决心。他花了很长时间制作泥模,直到他认为模型已经尽善尽美。接下来浇铸青铜像的步骤才是重头戏,他建造了一座融化青铜的熔炉,然后挖了一个坑,把模子放在坑里。切利尼首先浇注了美杜莎的头那部分,这部分很顺利。
接下来要浇筑的是尺寸更大、造型更独特的珀尔修斯,熔炉中的火势如此猛烈,甚至把切利尼家的屋顶给点着了。为了保持熔炉中的火熊熊燃烧,切利尼不得不全力以赴,他实在太疲惫了,以至于突然病倒,卧床不起,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没过多久,一位助手告诉切利尼雕像毁了,因为青铜没有完全融化,切利尼竟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向熔炉。他派人拿更多的燃料把炉火烧得更旺,结果屋顶再次被点着了。他和助手用长长的铁棍搅动融化的青铜,直到再一次达到合适的粘稠度。可是青铜还是没有畅快的流动,切利尼认为是高温耗尽了那些跟铜混合以使之流动的金属,他叫人把家里所有锡制的杯盘碗盏全都拿来,通通扔进了熊熊燃烧的熔炉,这个办法奏效了,青铜开始流淌,很快就填满了模子。
切利尼:珀尔修斯与美杜莎
雕像非常完美。切利尼高兴得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不过他没有忘记让仆人在第二天早晨买回一大堆新的杯盘碗盏,以便享用早餐。
如何雕刻思考?8
有时候欣赏一具雕塑最好的方式是先思考一下,倘若让你来表现这个主题,你会怎么雕刻?比如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
你会雕刻一个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吗?可是聪明的善于思考的人,你可能压根看不到他的思考,因为他们总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大脑,而不是用肌肉思考。
相反我们能看到一个在功课上并不怎么聪明的孩子,费力的做一道算术题时的“思考”状态。他抓耳挠腮,咬着铅笔头,在椅子里扭来扭去……你能看到他在思考,因为对他来说思考是一件很费劲儿的事。
不过小孩可能还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那我们接下来再想象一个粗汉吧,他的肌肉壮硕而有力,平常都在为生存而忙碌。有一天,他终于闲暇下来,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突然出现在他脑中:未来的生活将出现什么?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他究竟是仅仅像一团火那样熄灭,还是到另一个他一无所知的世界上继续生活?他开始用他笨拙的头脑思考、疑惑、回想。你能看到他在思考,因为思考这些问题,比干农活让他感觉更费劲、更辛苦。
罗丹:思想者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罗丹的这尊思想者雕塑吧,他雕刻得粗糙而有力,有助于让这个人看上去更粗犷,更不习惯于思考。他坐在那里左思右想,手支着头思考得如此紧张,以至于连脚趾都紧抠着地面。
本期阅读:
这些小故事都是出自这本《艺术的故事》。全书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本简明的艺术史,分成绘画、雕塑和建筑三个部分。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关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故事,让艺术变得如此贴近生活。
对了,你是否找到埃及壁画中人物构图的“错误”了呢?来对对答案吧!
错误一:侧面的脸上画的是正面视图的眼睛。
错误二:正面的双肩与侧面视图的腿脚结合在了一起。
哈,如果你没有看出来,那就找个小伙伴当模特,摆一摆姿势,你就明白啦!这样的构图“错误”,就是古埃及壁画独特的风格之一。在古埃及,所有艺术家都按照这种特定的方法来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