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节征文】组胚里的说书人

发布时间:2020-01-03 浏览次数:

医学的课堂千篇一律,有趣的老师万里挑一。

郭家松老师身材高瘦,腰板挺拔,乍一看倒像个军人。当他戴上黑框眼镜,不说话的时候,就给人严肃庄重的感觉。然而,只有听过郭老师的课才知道,这样深藏不露的外表之下,他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

郭老师的上课方式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除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有生动巧妙的比喻联想。后者常常让我眼前一亮,忍不住感慨:

博通经籍,七分藏在袖中,余下三分留在了讲台,寥寥几句,就半个组胚江湖。

记得最开始翻开基础医学导论的课本时,看着五颜六色的组织细胞切片,还没来得及感叹一句艺术的美,就先感受知识的打击:这么多的细胞怎么记啊!不是讲这个组织就是讲那个细胞,仿佛可以预测到课堂上强忍哈欠努力做笔记的自己。

好在碰到了郭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原本以为枯燥乏味的组胚反而成了最期待的课。

郭老师非常善于调动课堂氛围,科学家的名人轶事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就能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等到大家都来劲了,他马上结束话题,接着讲课,那些伟大先驱们相爱相杀,学术争鸣的趣事常常就这样没了下文。

有时候,我以为老师在上课,其实老师在说书,说的正是每天在我们身体微小的细胞里上演,而我们浑然不觉的快意江湖。他让我意识到,看似平静的皮肤之下总是充满着刀光剑影。

比如说,他曾经在课堂上和我们讲述身体里毫不起眼的血红蛋白里可能上演的腥风血雨。在他的故事里,血红蛋白成了限定载客的船,氧气和二氧化碳化身两位乘客文明秩序地搭乘空位,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则成了蛮横无理的乡绅恶霸。碰上了一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不管是谁先来后到,最后都逃不过被逼得跳船的命运。像这样的短小精悍的小剧场在郭老师的课堂上会不时抖落,我们惊叹细胞里各种鲜活独特的存在,也惊叹老师的奇思妙想。

当然,郭老师也有严格的一面。

他要求我们每次课前预习,甚至放下狠话:如果上课时发现我们没有预习就要加快讲课速度。记得有一次课前,他检查一些同学的课本,发现他们没有预习,最后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批评了。当初说着要惩罚我们的懒惰,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悄悄放慢了讲课速度。当时同是来不及预习的其中一员,听了老师的批评,我为自己的懈怠感到羞愧。本来做好了老师5G网速授课而我2G网络接收的准备,发现老师的格外开恩之后,真的特别感动。

虽然郭老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他依然会抽时间批改我们的作业,常见的错误也会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老师的真诚付出和良苦用心,底下听课的人其实都能感受得到。

郭家松老师虽然只是短暂地教了我一段时间,但是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我都受益良多。在我看来,郭老师所代表的正是一批年轻的,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治学严谨,讲课条理清晰,为人随和,喜欢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更难得的是,他们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将教材大段枯燥乏味的文字拆解转化成诙谐易懂的语言,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群体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气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