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学院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爱国热情和文化素养,基础医学院于2019年春节期间举办了第一期“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2月13日,基础医学院师生赴汕头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剪纸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雁淑,通过陈雁淑的耐心讲解和现场演示,近距离领略非遗项目“潮阳剪纸”的文化魅力。
走进陈雁淑的工作室,各种精致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还有双面绣等手工艺作品,其中《祥和如意乐羊羊》是2010年应广州亚运组委会之邀创作,荣获金奖并被亚组委永久收藏,这幅作品一下子吸引了师生的眼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亚运会,陈雁淑还曾应邀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进行创作,2008年为迎奥运所创作的《普天同庆》荣获金奖并成为此次大展中全国唯一被奥组委收藏的作品,《松柏长青》更是被定为潮籍国学大师饶宗颐的百岁贺礼。
随后,陈雁淑带来访师生进入工作间,并发给每个人一份简介,上面附有一幅《潮汕米粿花》作品。这幅作品是李嘉诚和朱小丹出访以色列的外交礼品,以方人员看到后,都对潮汕手工艺的精湛表示惊叹,曾多次来潮汕参观,其中还包括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学者。陈雁淑热情好客,给大家泡了茶,基础医学院师生接下来的采访,就在这浓浓的茶香中慢慢氤氲开来。
陈雁淑认为,剪纸应该从小学学起,而且小孩子学起来更快,一些孩子也会在周末的时候来工作室学习。目前,她的侄女申报了潮阳的非遗传承人,暨南大学和汕头大学的学生也经常过来采访学习,特别是暨大的留学生对潮阳剪纸很感兴趣。陈雁淑平时还会去西胪等地的乡村学校教授学生剪纸,她徒手剪出鱼或十二生肖等图案,孩子们觉得很神奇,学习兴致也比较高。
陈雁淑还提到了潮汕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因为潮汕地区在过节时会准备各种祭祀供品,为了喜庆还会在上面贴一些纸花,比如猪花、鱼花、羊花,这就是剪纸了。陈雁淑最开始也是剪纸花用于祭拜,一剪就是十几年,最初并未意识到通过这种途径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来奥组委打电话给她,希望她可以剪出一些作品来参加奥运会的展览,也是从那时起,她逐渐意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陈雁淑认为:“既然这次奥运会是在中国举行,那我的作品就应该有中国的特色,同时还要结合潮汕剪纸文化,才能展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手工艺的精巧。潮州状元林大钦,我从小就敬佩他,他有一副名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我就以此为作品的主要理念,融合多种元素创作奥运会参展作品《普天同庆》。平时创作时,我还经常用到其他一些潮汕文化元素,如龙凤、麒麟、蝙蝠、喜鹊、梅花、石榴花、花篮、红头船等,这些都是作品的灵感来源。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入选,出现在奥运会的展览上,也正是因为我在其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大家好奇于陈雁淑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剪纸创作时,陈雁淑说:“怎么坚持下来的?首先应该是兴趣吧!我母亲,还有我外祖母,都是擅长剪纸的。小时候我一整天坐在那里看着我妈妈剪纸都不会厌烦,妈妈见我那么认真,就给了我把剪刀让我试试,我就超级开心。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想过放弃,改行去卖书画作品,因为年纪大了,长时间伏案创作颈椎确实会受不了,身体承受不住。但是,我妈特别严格,她鼓励我要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
眼看大家兴致正高,陈雁淑随即拿出剪刀和红纸,展示鱼和牡丹花是怎样剪出来的,一边讲到:“以前我们的这些剪纸主要是贴在供品上的纸花,但是后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艺术品,我想借鉴一下书画,把这些剪纸作品装裱起来,让剪纸作品起到装饰效果。”只见她熟练地操作着美工剪刀,折折叠叠,线条与线条完美衔接,弧度把握巧妙……大家怀着一种敬意,静心观赏着一种艺术在眼前演绎。很快,四条可爱的“鱼”已经跃然于眼前。
正所谓“工欲善其技,必先利其器”,陈雁淑边剪边介绍手中的剪刀:“这是美工剪刀,都是手工磨出来的,特别细,现在的剪刀大多是机器生产。所以仅留的这一把我一般都会爱护一些。”陈雁淑手中的剪刀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铁锈,仿佛述说着几十年来跟她一起经历的那些岁月,那些荣誉,还有那些坚持。说着说着,一朵牡丹花已经在她手里盛开了,陈雁淑技艺的娴熟和作品的精细都让师生佩服不已。临别之际,陈雁淑跟学院师生亲切合影,还赠送给大家亲手剪制的《一帆风顺》和十二生肖精美作品。
又讯:在第一期以“新春文化之旅”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坊”中,基础医学院学子首先参观了“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陈列馆屹立在汕头市海滨路,与对岸的码头隔江相望,正门楼顶镶嵌着由大理石制作而成的、刻着黑色罗马数字的大钟。站在门口,可以感受到陈列馆庄严典雅的气息。走进陈列馆,印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文物,陈列馆的领导和老师热情接待了大家,并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
陈列馆分为两个展厅,一楼展厅为“解放前的汕头海关”,二楼展厅为“当代的汕头海关”,分别展示了汕头海关的历史沧桑和发展现状。一楼展品丰富,有出自百年“颜记”作坊的茶壶、奶壶等锡器,有印证海关辉煌的集益银庄发行的银票,有宣传关权自主、华洋员公平等、抗日救国内容的《关声》报刊。
潮海关本是康熙年间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称庵埠总口,却在清政府被迫设立的洋关的压制下丧失了它应有的监管职能。看到陈列馆展厅的各种文物,听到讲解员的耐心解释,可以感受到“潮海关”是怎样地饱受沧桑却又屹立不倒。
走进二楼的展厅,学院师生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汕头海关关权重新由中国人民行使,结束了由洋人控制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经陈列馆的领导和老师热心讲解并答疑,大家了解到汕头海关的历史沿革,也从海关的历史窗口回顾潮汕地区改革开放的跌宕征途。随后,大家参观了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存心善堂等地,从市井中发现民生细节、于街巷中寻找历史留痕、在行走中领略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