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九届“研之行”科研指导讲座

发布时间:2019-04-18 浏览次数: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研之行”活动的细节,了解参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途径,近日,基础医学院学生科学技术与创新协会邀请细胞生物学教研室邓凡和周爱冬两位教授做客第九届“研之行”科研指导讲座,为广大学子分享科研经验、答疑解惑。当晚滂沱的大雨依然阻挡不了同学们求知的热情,许多同学冒雨来到现场聆听和交流。

邓凡从事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休眠及代谢研究,主持国家基金5项,曾发表多篇SCI论文。在讲座开场,他就说明了“研之行”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我校低年级本科学生了解各个实验室的老师和研究工作,增进与实验室老师和团队的联系,尽早地接触科研的环境,从而对相应学科和研究方向产生兴趣。


在介绍了教研室团队的基本情况后,邓凡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他强调,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领域,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瞄准一个方向,用持之以恒的精神,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思考。为此,需要广泛地阅读自己研究领域在国际上的重要文献,了解别人所做工作的进展以及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思考、多提问题。同时,还要耐得住科研工作的孤独寂寞。最后,邓凡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科研工作需要团队协同作战,只有形成一股合力,我们的科研工作才更富有成效。

面对在场学子的提问,邓凡耐心解答,他告诉同学们:天赋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社会上有天赋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多,但不是都能成功,因此天赋并不能决定一切。对于为什么科研工作对四、六级成绩有要求这一问题,邓凡更是用自身的经历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外语,从而各方便阅读外文刊籍以及参与国际交流。

随后,周爱冬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的科研之旅和目前的研究课题。周爱冬目前担任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等研究,在国内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他提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热情是很重要的,但是凡事都需要讲究效率二字,要把热情变为自己的动力,要把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上。对于刚从事科研或者刚入门的学生而言,首先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然后通过丰富的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找出研究空白,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周爱冬还强调,低年级本科生现阶段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发展兴趣,同时鼓励在场学生多阅读相关科研书刊,开拓思维。


吴智聪和曾坤林两位高年级学生分别介绍了自己大学本科期间参加科学研究、科研竞赛以及备战考研的经历,为在场同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提到:一个团队的互相配合以及相互协作,对于项目成败的影响至深,拥有善于思考、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对学习、生活还是科研,都是至关重要的。

2010年开始,“研之行”活动就备受全校学生的青睐,无论是指导讲座还是专场面试,都有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该活动让同学们更早认识“什么是科研”、“科研与医学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带领低年级学生进入神秘的科研之门,了解科研的本质和过程。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直接接触感兴趣的老师以及他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走进实验室,与师兄师姐交流、学习、了解相应的技术,掌握科研基本能力。此外,参加该活动还可以为备考研究生和参与“挑战杯”作准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科研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