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0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科普联盟承办的2021年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在校科研院、校团委支持下,选拔推荐6位学生科普志愿者参加区选拔赛,4位从区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共获得二等奖三项,优秀奖一项,以及广州市优秀科普使者荣誉称号。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于心怡、杨忻惺,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的安钲捷三人获得二等奖,以及广州市优秀科普使者称号。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时小然获优秀奖。本月中旬,我校选手于心怡将代表广州代表队的高校科研院所组参加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
二等奖于心怡讲解:《从“喝开水”开始的大事业——新中国防疫计划回望》
本次的大赛主题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旨在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培育优秀科普人才,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广州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二等奖杨忻惺讲解:《缚住苍龙,为民所用——探秘核电站》
根据赛制安排,全市23支代表队的139名选手们首先在7月29日的半决赛中分3组进行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每组表现突出、排名靠前的10名选手突围,走上总决赛舞台。在7月30日的总决赛中,30强选手们和3位往届十佳同台PK,再次挑战自主命题讲解,并接受科技常识测试及评委问答考验,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二等奖安钲捷讲解:《让红色飘扬在太空》
自主命题由选手根据自由选择题目讲解。随机命题主要考核选手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命题包括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疫苗、天和核心舱等前沿科技命题,以及石油、椭圆、紫荆花等贴近生活的常识命题。而科技常识测试和评委问答环节主要考核选手的随机反应能力以及对自主命题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查。
优秀奖时小然讲解:《数字虚拟人》
比赛中,选手们带来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既有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干细胞、冠心病和口腔根管治疗等医学内容,又有将视野引向浩瀚宇宙的航天航空、气象卫星和天眼FAST等前沿科技,更有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能源和碳中和等全球大热议题。
为了把科学讲得生动有趣且通俗易懂,参赛选手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或用幽默的语言,或用实验道具,或有精美PPT和多媒体视频动画辅助,将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通过视觉化、听觉化和艺术化形式层层剖开,娓娓道来,让现场评委和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三等奖获奖选手
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从2012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今年是第十届。本届大赛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参赛规模创历年新高。全市23个代表队的139名选手参赛,交通运输系统、体育系统和地方志等单位首次组队参赛。
二等奖获奖选手
二是参赛选手层次丰富。既有科研院所、医疗部门、科普基地的专业人士,又有在校老师学生和社会科普爱好者,参赛选手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34%,10多位博士研究生踊跃参赛。
一等奖获奖选手
三是科普内容贴近焦点热点。围绕中国科技百年发展史,选手们围绕“天问一号”“人造太阳”“港珠澳大桥”等科技前沿成果作主题科普讲解,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在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和辉煌成就。
在比赛的舞台上,我们看见一颗颗热爱科学的闪耀之心;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科普主题中,我们感受着“科技强国”的底气与自信;在一双双对科学充满热爱的眼睛里,我们读懂“科普有温度”的意涵,发现科普带来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