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血管干预新证据:PCSK9抑制剂可使颈动脉斑块厚度缩减46%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浏览次数:

  珠江医院教授孙嘉团队在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 2025)上,以最新突破壁报(Late Breaking Poster)形式发布一项开创性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对于未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联合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方案可显著减少颈动脉斑块厚度,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主动干预提供了关键依据。

  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标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变化能反映糖尿病的早期大血管改变。本研究旨在评估PCSK9i对未确诊ASCVD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变化的影响。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于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未确诊ASCVD的T2DM患者。根据降脂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非PCSK9i组(接受他汀类药物联合非PCSK9i类降脂药物治疗)和PCSK9i组(接受他汀类药物联合每两周一次140 mg evolocumab治疗)。在为期24周的稳定降脂治疗前及治疗后,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并评估血脂水平。使用广义估计方程对结果进行分析。

  经1:1倾向评分匹配后(共匹配184对患者),两组间年龄、性别及血脂指标等基线特征均达平衡。匹配后分析显示,治疗第24周时,PCSK9i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显著减小(OR 1.87,95%CI:1.36~2.56,P<0.001),且其斑块厚度减小比例显著高于非PCSK9i组(45.83% vs. 31.01%,P<0.001)。血脂方面,PCSK9i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而非PCSK9i组仅观察到TC和LDL-C的显著降低(均P<0.001),HDL-C和TG均无显著变化。

  在未确诊ASCVD的T2DM患者中,与常规降脂方案相比,包含PCSK9i的联合降脂治疗方案在减小颈动脉斑块厚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孙嘉表示,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肾不良结局风险,其治疗时机与策略的选择尤为关键。在疾病早期阶段,无论是强化降糖还是强化降脂治疗,均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肾并发症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当外周血管已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尚未发生ASCVD时期是衡量血脂达标的关键阶段。在此窗口期实施强化降脂治疗,能够更大比例地减少斑块厚度。对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血管病变筛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相较于心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更便捷、经济,有助于及早发现斑块。通过早期识别并强化降脂干预,有望延缓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病变的进程,从而有效改善其心肾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