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是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升级的根本遵循。
建设守正创新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一门政治课,其功能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接班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魂”之所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铸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实施者,其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方向、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己首先做到“真知、真懂、真信”,才能做到“真用”,在教学实践中才不会走偏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当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首先要切实增强教师的政治素养,促使教师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政治鉴别能力与政治责任感,确立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前行。
以真理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深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实践证明,缺少学理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难以回应学生、说服学生,也必然难以引导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切忌用独断式、武断式的结论来代替逻辑过程的分析,要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依靠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来吸引学生,注意把说理建立在对事实的具体分析与客观评价之上,通过用实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历史说话、用对比说话来说服学生,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以真理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如何把“有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意思”,是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关键。当前,要深刻把握“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教学中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通俗原则,提升教学话语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把课程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既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又要提升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党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历史文献中的政治语言转化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通俗语言,把语言内容的政治性与语言风格的通俗性结合起来;要坚持用生活话语讲理论,善于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的、有益的、流行的话语形式来表达深刻的理论内容,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又使大学生乐于接受。
二是要坚持贴近实际原则,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书斋里的说教,而是一门鲜活的社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善于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提炼新话题,讲学生的身边事、关心事、热点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优化思政课教师的成长环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成长环境,激发教师教学的动力和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次印发的《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素质提升、奖励力度、培养工作等作了详细的规划和要求,如何结合实际把这些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形成制度、体现效应,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升级的重要一环。这需要高校相关部门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特殊性,整体规划、有序设计,通过制度的导向效应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催化教师的教学热情,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射到课堂教学上,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上,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正、质量高、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