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学科专业体系、重塑培养流程要素、重构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从快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博士研究生的最大制度优势。《意见》强调,坚持党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守正创新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地方党委政府应把博士研究生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整体中统筹谋划推进,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制定、评价监督、服务保障。
必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博士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创造高深知识,而且还要追求高深知识的实践运用。《意见》强调,坚持服务需求,更加突出国家需求导向,坚持围绕“四个面向”,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贡献度。当下,能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与社会重大需求进行博士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实现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同频共振,培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是评判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判据。
必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强调,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大思政”体系,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学术训练、科研实践、论文指导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团队育人、平台育人、科研育人作用,强化导师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职责,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强烈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博士研究生。
必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导师的能力素养、学术视野、指导能力、精力投入、人格魅力等因素直接影响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水平导师队伍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意见》强调,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守正创新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应引导广大导师形成高尚师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
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依然面临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结构调整、内涵发展、市场需求协调统一等结构性难题,构建科学化、理性化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效能,亟须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合力。《意见》强调,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创新。
必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视野,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必须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博士研究生教育方向和发展路径、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大学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意见》强调,坚持开放融合,构建国际合作新机制,塑造教育发展新生态。
【作者:张政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
摘自 中国高等教育 202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