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存友/任思强团队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AP1AR-DT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参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4-11-19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9日,基础医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赵存友/任思强团队在BMC medicine(中科院一区,IF7.1)上发表了题为“Gain of bipolar disorder-related lncRNA AP1AR-DT in mice induces depressive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by reducing Negr1-mediated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的论文,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AP1AR-DT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参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新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反复发为特征的重性精神病,其表型异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可介导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表型变异,但具体机制有待阐明。近年来赵存友教授团队通过对遗传背景相同但表型不一致的同卵双生子的表观遗传修饰谱进行检测,发现了DNA甲基化和羟甲基化修饰(2021 Mol Psychiatry,2023 BMC Medicine)、微小RNA(miRNA,2023 Sci Adv)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2021 Mol Psychiatry,2022 Schizophrenia)等表观遗传修饰参与重性精神病表型变异的表观遗传机制。LncRNA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通过调控众多靶基因参与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兴奋性相关通路。


附图 AP1AR-DT作机制示意图

团队通过对单患双相情感障碍同卵双生子对的转录组学发现lncRNA AP1AR-DT表达上调与双相情感障碍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鼠mPFC中过表达AP1AR-DT可诱导小鼠出现抑郁和焦虑样行为,以及神经元树突棘总密度降低、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降低的表型。该研究还揭示了AP1AR-DT通过抑制神经元生长调节因子1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引起小鼠出现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基础学院博士生李淑芬、倪鸿榆和王亚萍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赵存友教授和任思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s12916-024-03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