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响应国家“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号召,8月25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红色寻英”、“乡音聚梦·资助同行”服务队前往惠州市惠阳区,走进黄氏宗祠、杨氏宗祠、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红色地标,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红色思政课”。队员们以实地为课堂、以史料为教材,通过“实地观摩+沉浸体验+主题研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在革命旧址回望峥嵘岁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黄氏宗祠忆峥嵘,地委旧址悟初心
在指导老师谢胜蓝的引领下,服务队首站抵达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旧址—黄氏宗祠。斑驳的墙面如一部无声史书,镌刻着岁月的沧桑;泛黄的文献似一扇时光之窗,保存着革命的温度。队员们在此凝神回溯土地革命时期地委领导惠紫河博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的峥嵘岁月,每一份会议记录、每一条革命标语,都是跨越时空的信使,让年轻的心灵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置身于先辈曾奋斗过的空间,队员们以手尖触摸厚重,以心灵感知信仰,从简陋的桌椅间读懂了何为艰苦卓绝,从铿锵的标语中体悟了何为初心如磐。这一刻,“为人民谋幸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穿越近百年的赤诚承诺,是一种在艰难困苦中依然炽热的力量。
服务队在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旧址
杨氏宗祠存史迹,苏维埃魂励今朝
跟随历史的足迹,服务队一行走进了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杨氏宗祠。1927年大革命遭遇挫折后,惠阳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毅然成立苏维埃政府、坚决开展土地革命的事迹,如壮阔史诗般在眼前重现。“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论断在此不再是教科书中的结论,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现实,闪耀着理想与热血的光芒。苏维埃的精神火种,历经岁月长河依然炽热如初;红色的信念旗帜,跨越时空阻隔始终高扬不落。它深深叩击着每一位队员的内心,激励着服务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实际行动。
服务队在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合影
四大半围述烽火,陈列馆里学担当
在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队员们沿着“星火初燃”“烽火燎原”“薪火相传”三大主题展区缓步参观。展馆借助实物陈列、场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全景式再现了四大半围作为东江革命根据地重要支点的光辉历程。“四大半围保卫战”中革命先辈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事迹,尤其令人动容。队员们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记录感人细节,那段烽火岁月中炽热的信仰与不屈的担当,如无声的星火,悄然照亮每个人心中的使命之路。
服务队在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合影
服务队在惠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行走课堂悟使命,红色基因永传承
此次红色寻访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重温,更是一堂浸润心灵的“移动红色课堂”。服务队成员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真切感知革命岁月的壮烈与崇高,纷纷表示要将先烈们不屈的奋斗精神融入医学追求与服务实践,以青春之行传承红色信仰,让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通过构建“场域—记忆—精神”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此次红色教育成功实现了红色文化从“耳听”到“心悟”的深度升华。在黄氏宗祠,家国情怀化为忠勇担当;在杨氏宗祠,艰苦奋斗凝作精神底色;在四大半围陈列馆,峥嵘岁月映照如磐初心—每一步前行,皆是与历史的共振;每一刻凝望,皆是对使命的回应。这段征程既是回溯亦是奔赴,它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青年学子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
服务队重温入党誓词
服务队的足迹遍及南粤大地多个红色地标,从一次次寻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一段段历史中坚定从医初心,不仅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更外化于服务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之中,真正实现了红色文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让红色记忆跨越时空焕发新生,让党的精神在新时代青年手中接力传递,为培养有灵魂、有温度、有担当的卓越医学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