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生命故事”优秀征文专栏|《是春天》

2020-06-09 16:51:20
2019级卫生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 张诗雨

“明天就回来了,别担心,不用去接我。还有,照顾好自己”

终于接到了她的电话,悬着的一颗心才缓缓放下。疫情已近尾声,她的手术也终于顺利结束了。她离开家的日子才短短半月,却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她总说“没事,别担心”,别人也总说“她人那么好,老天会保佑她手术顺利的”,可只有手术结束,听到她明亮而又亲切的声音,我才真的放心。

突然觉得,这春天,是真的来了。春风吹开了这里的樱花,一树又一树尽连成蔽日的云朵,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春天破土而出。而我们都知道,这春天的背后,曾是那痛彻心扉的生死离别,歇斯底里的哭喊,无尽的绝望与痛苦......

1月22日,一个本该平静的周二,一通电话打破了我在医院社会实践的日常。“下午下班以后赶紧回家,明天不用再来医院了。”说完,她便匆匆挂掉了电话,再打过去,已是忙音。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听了她的话。晚上,她回来的很晚,楼梯上重新响起她那沉重的脚步和打电话的声音已是凌晨。“现在疫情已经蔓延到我们这里了,明天开始医院就要建立发热门诊了,可能会很忙,不能每天按时回家了。”她终于挂掉了电话,留下了一句解释,飘在夜晚安静的空气里。那天起,我便很少见到她了。

城市沉重的呼吸着,带着蓝色口罩想抓住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无处可逃。医院里是看不见的病毒,无力的病人,这是2020年的序幕。

从家人的电话里、医院的报道里,我知道她每天都要参加医院防控小组专班讨论会,组织召开各种协调会、研讨会。身为护理部主任,她要解决全院护士在防疫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为了确保院感防控没有纰漏,她身穿防护服,实地体验了医院3个院区的发热门诊,25个发热病区,为了发现潜在风险的地方,她几乎走遍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春天,她把自己化成了春天。

因为身兼管理重任,她不能每天冲在一线,但她始终牵挂着一线护士的安危,时刻关心着她们。在护士接受岗前培训时,每一轮转的培训后,她都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如何做好防护。她亲自进入穿脱防护服的房间感受如何进一步优化流程,如何更好的保护护士。甚至在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因体力不支无法正常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穿上了防护服,进入了病区,一呆,便是一整晚......所有的一切,她只字未向我提起过,我只能从她电话中的谈话里,甚至是新闻上,略知一二。“不管面临什么困难,都要严格要求,保证护理质量,因为我们要对患者负责。”她戴着口罩,在电视采访的镜头前,坚定地说。别人眼里,她是冲锋在一线的“铁娘子”,而我都快忘记我眼里的妈妈不戴口罩,是什么样子。

整个城市都像被一层薄雾笼罩着,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交通的管控,医院的周转越来越困难,医疗物资紧缺,医护人员工作繁重,疫情胶着,她干脆住在了医院。一住便是大半个月,虽说家里距离医院不过一千米的距离,她硬是一趟也不曾回来。就是在这艰难的关头,通过医护人员的CT检查,她的肺上查出了结节。不是病毒,可也没有医生能确切的说那是什么,恶性,或是良性,只说要手术,要等病检结果出来才知道。她依旧是打电话,告诉了我,语气那样平静,好像只是那漫长岁月里一通嘘寒问暖的牵挂一样。“要不......回来吧?回来休息休息吧,对你的病也好啊。”“我想想吧......来病人了,我先挂了。”几乎每次电话的结尾,都是这句。

已是傍晚时分,一片片深色的云彩渲染着远处的天空,黑夜即将把这座寂静的城市完全笼罩,那一刻我不知道究竟她还能不能挺过这场疫情......多么希望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只用在家忙碌于一日三餐,陪陪家人,健健康康,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与担忧。电视里又开始播放钟南山院士的访谈,“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她也曾经这么对我说过,她是有护理情怀,医学情怀的人,就算进行手术,就算回家养病,她也会因为担心医院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入眠吧,我想。医院,护士,病人,每一个,都比我更需要她,我开始理解她,也由衷的敬佩她。“不用担心我,你那边工作为重。”“好。”

我知道,她不会回来的。

疫情依旧没有因为她一个人的牺牲有任何改变,不知道她在怎样的艰难与痛苦中撑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援鄂的医疗队带着防护物资抵达了这里,像是黎明前最黑的黑暗里,照进了一道曙光。“去做手术吧,有了支援前线工作就会好很多。”周围人都这样劝她。她没有回复,却用行动证明着一切。由于援鄂的宁夏医疗队不熟悉医院的软件系统与倒班流程,她只能亲自开会手把手的讲解与指导。医疗队的酒店距医院较远,她提出让援鄂医护人员只上白班,方便休整与交通。无法想象,她是凭借着怎样的毅力与坚持,挺过了这寒冬一个个漫长的夜。拖得越久,病情恶化的可能就越大,大家都心知肚明。那道曙光,好像也渐渐消失了......

爸爸也去被调到前线工作了,我跟她申请去发热门诊做志愿者,我想跟他们站在一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和他们一起划破这无尽的黑暗。发热门诊的工作比我想象的要艰苦的多,要给每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量体温,做登记,经常会碰到体温异常的患者,我终于理解了前线的医护人员在每天繁重的工作外,承担着怎样的心理压力。有时也会碰到她来发热门诊协调工作,从防护服背后的名字才能依稀认出是她,而她的目光也未曾一次来得及在我的身上停留,总是匆匆又匆匆。

有了援鄂医疗队的支援,前线的工作强度得到了很大强度上的缓解,所有人都期盼着疫情的好转,期盼着春天的到来,而曙光也真的就被大家盼来了,或许上天真的为这人间的一切所动容了吧。3月14日,终于连续18天没有确诊病例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继续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居家隔离也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座城市终于快要恢复往日的生气了。她也从援鄂医疗队员的口中得知她的病可以在上海的肺科医院得到更好地诊治,只是不知这三个月的辛苦工作会带来病情怎样的恶化。虽然封锁仍在进行,无法外出,但那些话却好似给了她莫大的希望,她电话里的声音也终于有了些明快“就快回来了,胜利就在眼前了。”

3月24日,解封的日子终于到来。街上依旧人迹寥寥,却不失烟火气息,虽然带着口罩,但依旧可以看出眼角的笑意,和战疫胜利的喜悦。援鄂医疗队要返乡了,她也终于回家了,开始筹备上海之行。时隔一个月,再见她时,甚至有些恍惚,面色蜡黄,肿着眼睛,口罩勒出的痕迹深深的刻在脸上,和往常神采奕奕的她大相径庭,唯一不变的,就是她眼里的光,那种坚定,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打败她的那种坚定。

叔本华曾说,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经过手术,她被确诊肺癌,但万幸的是手术顺利,往后只需定期复诊。她回来的那天,是个大晴天。机场里,看到她被搀扶着缓缓向我走来,阳光洒在她身后,她虚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像是整个春天绽放在我眼前。风雨和彩虹,寒冬和温暖,痛苦和幸福——这是谁都会做的反义词填空。事物的一面往往在另一面的对比衬托下才会把优劣暴露的淋漓尽致。但也恰恰是这种不自觉地对比让我们抱着追逐美好幸福的心态,度过一个个痛苦黑暗的日子。后记:这场战疫过去以后,我想好好陪陪她,上次和她单独相处的日子已经久远到快要记不起了,印象里的她永远都是电话不离手,好像任何时间都保持着神经紧张以应对突发事件,好在疫情终于快结束了,她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她说,虽然我们这次成功的度过了疫情,但这次的抗疫仍然暴露了许多医疗管理体系的漏洞,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你们这些未来卫生管理事业的人才来弥补,来解决。“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虽然我不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但我依旧会用医学生的誓言严格要求自己,用一生的忠诚与热情奉献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寻即赴往,心之所向。

快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