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我院沈折玉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1-09 16:33:30

我校沈折玉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

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粒(HMONs)带有内腔的空心结构为药物包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药物载体,但负载的小分子治疗药物也很容易从HMONs中提早泄漏,导致药物装载率(DLC)显着降低,并且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容易释放,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智能的孔道封堵策略,以防止药物从HMONs介孔孔道泄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其DLC。此外,孔道封堵物(“守门员”)最好具备成像功能,有利于肿瘤位置的定位和药物释放的监测。


鉴于此,我校沈折玉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吴爱国研究员和中国药科大学范文培教授通力合作,率先使用具有磁共振成像(MRI)功能的核/Fe3O4/Gd2O3复核纳米粒(FG)作为“守门员”来封堵粒径小于50 nm HMONs的孔道,以优化药物递送和肿瘤特异性药物释放。在将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充分封装到HMONs的腔内后,将FG通过静电氢键作用稳定锚定在孔壁上,并在HMONs表面偶联具有肿瘤主动靶向功能的RGD二聚体(R2),以构建D@HMON@FG@R2,实现了高对比度MRI功能与高效化疗的集成。该研究成果以Intelligent Pore Switch of Hollow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High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Tumor-Specific Chem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3130,影响因子11.189)


   通过化学同源”原理具有良好水相分散性的HMONs< 50 nm,并通过简单地调整有机二氧化硅前体与无机硅前体(BTES/TEOS = 0.512)的比例,实现了HMONs的孔径(3.4 nm4.8 nm5.7 nm)的精准调节,以匹配通过一锅湿化学法制得的FG NPs的粒径(图1)。

1 不同介孔大小的HMONs1-3制备与表征

由于FG的粒径(4.7 nm)与HMON24.8 nm)的孔径最匹配,FG可以有效阻塞孔道并防止DOXHMON2中泄漏。经过5次洗涤后,D1@HMON2@FG3具有20.4%DOX装载率,远高于先前文献报道的结果(8.9%)。TEM结果显示D1@HMON2@FG3表面看起来很暗,没有可见的空腔结构,并且在其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图 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Fe/Gd 峰,表明FG稳定存在于HMON介孔中。

2 D@HMON1-3@FG制备与表征

D1@HMON2@FG3@R2纳米粒能响应GSH降解随着孵育时间从0天增加到7天,纵向弛豫率r1值从13.0增加到19.3 mM-1s-1r2/r1比值从19.01减少到6.99GSH孵育前后r1值和r2/r1比值的巨大变化表明D1@HMON2@FG3@R2可使正常组织变暗并使肿瘤(具有高GSH)变亮,有助于肿瘤的高对比度MRIU87MG HBEC-5i细胞的摄取结果表明,整合素αvβ3性表达U87MG细胞具有显着的D1@HMON2@FG3@R2摄取。相反,整合素αvβ3阴性HBEC-5i细胞对D1@HMON2@FG3@R2摄取非常少U87MG细胞的生物TEM图像进一步证实了U87MG细胞对D1@HMON2@FG3@R2大量摄取。另外HMON2@FG3@R2在没有DOX负载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GSH预培养的D1@HMON2@FG3@R2的细胞毒性远高于没有GSH预培养的组(**P < 0.01***P < 0.001),这证明了D1@HMON2@FG3@R2GSH响应性生物降解导致大量DOX释放,以有效杀死癌细胞。U87MG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D1@HMON2@FG3@R2Gd剂量为5.0 mg/kg)的MR图像肿瘤MRI信号增强并在48 h到达峰值,但肝脏MRI信号减弱,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ΔSNR最高为283 ± 33%,肝脏的最低ΔSNR-176 ± 26%,揭示了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的高对比度MRI结果。另外,体内治疗结果表明D1@HMON2@FG3@R2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而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很小。


南方医科大学黄林博士和南方医院冯捷医生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沈折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吴爱国研究员和中国药科大学范文培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法律声明 | 学院位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邮编:510515 咨询电话:020-6164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