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八大共同目标:这些能力,你具备几个?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7-09-23 22:27:49

 

2017-09-13 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

卡诺奇曾说:“如果对大学的目标缺乏足够认识,我们就无法知道实践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甚至无法知道所谓‘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什么。”

威尔谢尔在《道德沦丧的大学》一书中说,大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分化的知识领域间暗藏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回答“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如何处世”之类的深层次问题。

哈佛大学前校长、《回归大学之道》作者德雷克.博克认为,虽然本科生智力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学教育至少要包含八大共同目标:

 

一、表达能力

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之后都会广泛运用的能力,也是作为公民和一切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的另一大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清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思维包括:清晰地认识和界定问题;分辨出同一问题的不同论点和利益关系;搜集相关材料,并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某一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论证并运用推断、类比等常见的推理方式考察各种方案,最后提出合理的判断和最佳方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解决许多现实问题,而更多的问题能通过这些方法得以简化,因此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问题,对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技能”通常是行之有效的。


 

三、道德推理能力

让学生养成更加清晰而强烈的道德原则感。博克校长认为道德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括三种能力——严谨地思考如何处理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评价各方观点合理性的能力、判定正确行为的能力;而第二方面则是将以上思考的结论付诸实践的愿望和自律性。帮助年轻人认识到道德问题的存在并严谨地思考这些问题,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任务。


 

四、公民意识

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当今社会,公民履行公民责任所需的知识增加了,如果要理解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今天的选举者必须掌握诸多领域的实践知识,例如卫生保健、社会治安、国际关系问题等。如何让学生具备履行公民责任的知识和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挑战。另一个挑战是现在多数学生的公民意识非常淡薄,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公民的责任,是大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五、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

当今社会是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外教,有与其它国家高校的交换生计划,有众多国际合作的科研、教学项目,而经历多元文化变革的机构不但是大学,其它社会组织也开始呈现劳动力多元化的趋势。过去我们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现在还要求培养学生有效地与不同背景的人共事的能力,培养他们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的素养。


 

六、全球化素养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与交通方式的改变,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要融入全球化的协作与分工体系,今天的学生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国际事务、外国文化的知识。因此,大学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构建一套知识基础,以便让学生有效地适应可能出现的国际问题,把握可能出现的机遇。

 

七、广泛的兴趣

大学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有些兴趣是学术性的,例如历史、哲学;有些兴趣与艺术有关,例如理解并欣赏音乐、诗歌、油画,或者亲自弹唱、赋诗、画画,并将其作为业余爱好;有些兴趣是一生钟爱的体育运动,例如网球、游泳、跑步。拥有广泛的兴趣有诸多益处:它可以拓宽我们看问题的视野,避免过分专业化的危险;它有助于我们思考善与恶、公正与偏袒、战争与和平等人类永恒的问题;它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不再了无生趣。


 

八、为就业做准备

无论就读哪所大学,本科四年都是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时期。职业选择对学生的人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不仔细思考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就很难真正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作出明智的决策,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不同行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期间通常会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这些行业可能带来的社会财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以及他们对从业者心理、身体和业务方面的要求。大学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就职业这个未来人生的关键问题作出明智的决策。

 


你认同博克校长提出的大学教育这八大任务吗?如果不认同,你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完成什么目标,而目前我校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