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刘叔文/姚新刚团队发现了TXNIP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浏览次数:

单纯疱疹病毒 1 型(HSV-1)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全球感染率较高,且容易复发。HSV-1感染通常表现为口腔疱疹,但也可能引发角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针对 HSV-1的治疗主要依赖核苷类似物,例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来抑制病毒复制,但其作用机制单一,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且具有高肾毒性、骨髓抑制等问题。因此,HSV-1感染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针对HSV-1感染的深入研究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和靶点至关重要。

TXNIP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主要通过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相互作用而被发现。TXNIP已经被证实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多种氧化刺激影响下均出现明显上调,而TXNIP的上调会介导一系列生理活动,包括细胞氧化应激、葡萄糖代谢、细胞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凋亡等。近年也有研究探讨过TXNIP和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譬如过表达TXNIP可以抑制流感病毒感染,TXNIP的缺失可以抑制EBV的颗粒释放,但作用机制不明确。针对TXNIP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问题,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姚新刚/刘叔文教授团队近期在Redox Biology期刊2025JCI影响因子为11.9上发表了“TXNIP promotes viral replication by disrupting MAVS-mediated antiviral signaling and serves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ntiviral therapy”的研究工作,通过体内外研究,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手段阐明了TXNIPMAVS(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得到Luteolin(木犀草素)作为TXNIP的体内外降解剂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为开发基于TXNIP的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TXNIP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新功能,区别于传统认为其主要在抗氧化以及炎症小体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TXNIP的体内生理功能提供了新视角。

药学院2022级硕士生陈瑞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且该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和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六大产业重大项目)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21323172500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