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启事
单位简介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隶属于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作为广东省的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研发与指导中心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广东省疾控中心拥有一批涵盖病原学检验、食品安全、环境与健康等专业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主要业务包括: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传染病监测、预警和控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病原微生物、毒物、污染物检测、鉴定及相关研究,协助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研制。中心下设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和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共两个研究机构。
中心现在编在岗人员共318人,其中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人被国内知名高校聘为博士/硕士导师,11人被卫生部专家聘为卫生标准委员会专家,90余人在各种医学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理事)等职务。
中心是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现场培训基地,同时承办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GDFETP);是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中心有省级“检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重点实验室2个,并先后获卫生部、农业部等认定或认可为: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机构、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毒理学试验机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机构、HIV确认实验室、脊髓灰质炎监测实验室等;获省科委、省卫生厅认定或认可为SPF动物实验室、消毒产品检验机构等。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情况介绍
广东省疾控中心为加快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步伐,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于2013年8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至今招收了3批共6名博士进站进行研究工作。目前,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课题分布在环境污染与健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营养与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专业相关领域。
四年来博士后工作站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及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首批进站的3名博士后在两年的研究期间,得到了合作流动站及中心导师的共同指导和支持,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得主持项目4项,合作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7篇;获准专利1项;并于2016年顺利完成了出站。
招聘信息
本工作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竭诚欢迎有志者加入本站开展研究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究方向、专业领域及招聘人数
序号
|
研究方向
|
所学
专业
|
招收人数
|
备注
|
1
|
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溯源研究:从动物到人
|
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与统计学
|
1
|
/
|
2
|
病毒的遗传进化与致病性
|
生物信息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
1
|
愿意做博士后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3
|
病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
生物信息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
|
1
|
愿意做博士后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4
|
大气PM2.5污染与早产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
卫生毒理学、表观遗传学
|
1
|
参与过表观遗传学相关的课题,并发表相关SCI论文至少一篇
|
二、招收条件
1.2017年应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或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
2.身体健康,诚实严谨,有事业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无不良记录。
三、博士后人员待遇
1.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日常经费按国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广东省《博士后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执行;
2.本科研工作站为博士后提供科研启动基金8万元,并为博士后安排立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
3.博士后在站期间工资、福利等享受本中心在职副高职称职工待遇,或比照同岗位同条件人员的待遇。
四、报名要求
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请于2017年4月30日前报名,并以邮寄形式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博士后进站申请表》(工作站联合招收)(可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网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下载)。
2.两位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专家(其中一位是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信。
3. 个人简历。
五、招聘流程
1.报名材料初审合格者,参加中心组织的考试;
2.考试合格者,按照国家博士后工作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办理入站手续。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品凤
电话:020-31051292,15918753245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与信息部(博士后办公室),邮编:511430
欢迎符合条件的博士前来应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教与信息部
2017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