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传奇|一部写满坚韧与光荣的心外科传奇史话

作者:   来源: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6-11-07 09:16:11

上期咱说到了比奇洛和刘易斯为心脏外科发展史带来的一个小高潮,同时我们也丢出了一个忧桑的问题: 当他们试图挑战更有难度的复杂心内畸形手术时,难以突破低温手段固有的时间限制,肿么办? 于是,外科医生们的探索又回到了最初为解决无血术野而进行的传统的体外循环研究上。今天我们听着“体外循环”觉得稀松平常,可当初它从提出设想到最终成功,是一段多么悲壮的历史啊! 1 体外循环之父——吉本 吉本出生于美国费城,是家族的第五代医生和第三个外科医生。当吉本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毕业,进入杰斐逊医学院继续攻读医科的第一年,他非常郑重地向父亲提出,他想做一个…… 诗人! 还好,吉本的父亲劝他一边学医一边进行文学追求,而吉本随后对临床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然体外循环技术的爸爸就不知是谁了。吉本实习之后到哈佛大学著名外科教授邱吉尔手下做临床研究工作。 一次,邱吉尔教授以精湛的技术对一个病人全力施救,但病人还是未能苏醒,亲历病患死亡震撼了吉本。他意识到如果能研发出体外循环技术,就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那是1930年,吉本二十七岁。此后的二十余年里,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体外循环事业。这条路既孤寂又坎坷,陪伴他的只有质疑和嘲讽。他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百折不回,一直到1952年,他终于在实验动物身上实现了体外循环。 此时的吉本已经不再孤单。他的阶段性成功终于引起了少数学者的注意,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心肺机。明尼苏达大学的丹尼斯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吉本第一次遇到丹尼斯时曾热情地拥抱他,自嘲说:“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认为我只是一个做白日梦的家伙。” 最早开始尝试用心肺机做人体手术的,正是丹尼斯。1951年4月7日,丹尼斯试图在体外循环下修补一个病人的房间隔缺损,然而,当打开病人右心房的心脏时,却发现病人的情况比诊断的复杂得多,危险得多,诊断失误导致手术失败,丹尼斯出师不利。随后进行的第二例手术出现空气栓塞,病人的心脏没能再跳动起来。丹尼斯一败再败。 那么,等待吉本的又是什么命运呢? 1952年2月,吉本的机会来了,一个15个月大的女婴因巨大房间隔缺损住院。丹尼斯的噩梦在吉本这儿重现了!当吉本用人工心肺机做体外循环转流后切开右心房,却未发现房间隔的缺损!正当吉本准备做其它部位的检查时,女婴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后的尸检结果证明该患儿患的是巨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真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体外循环无错,心肺机无错,可呕心沥血二十年,第一战就折戟沉沙,对于吉本该是多大的打击! 好在吉本并没有丧失对心肺机的信心,在将近一年后,他为第二次手术做好了准备。患者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学女生,因为巨大房间隔缺损,她在手术前半年已经住院六次,心衰三次,年青的生命随时可能画上句点。 她和吉本互相成就了对方。1953年5月6日,吉本用人工心肺机转流26分钟成功修补缺损,世界首例临床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成功了!而这个幸运的患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访时,还保持着很好的生活质量。 这是否意味着安全使用心肺机治疗病人的时代来临了呢? 谁都想不到这次成功既没有带来一鸣惊人、举世轰动的效应,也没有带来后续的辉煌。相反,吉本和其它独立研究者再也没能重复这一令人鼓舞的结果。吉本之后做的两例手术,两个患儿的心脏都在手术台停止了跳动;其它研究者也均在手术时遭遇令人费解的失败。体外循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受到人们的怀疑,甚至吉本也对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告别了已倾注二十年心血的研究领域,从此再也没有使用过心肺机,也没有再进行过心脏手术…… 2 活体“心肺机”——李拉海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许吉本再坚持一下,体外循环机就可以在他的手中得到完善了。也许历史在等待另一位续写传奇的英雄。 你还记得上一期中讲到刘易斯为幸运女孩奎杰琳在低温中断循环的情况下成功手术吗?那时特意提到他身边有一个助手,他就是接下来的主角——李拉海。 李拉海命运多舛,1949年,他罹患恶性淋巴瘤,这种病五年生存率只有10%,李拉海竟然死里逃生,痊愈了!大难不死,必担大任,他选择了心脏外科作为自己的战场。 李拉海有一个美丽又忧伤的故事…… 李拉海在明尼苏达大学医院工作的时候,病人中有一个叫尤斯蒂斯的美丽少女,她的美深深震撼了李拉海,那娇媚得如同瓷娃娃一般的面庞,那深邃得让人迷失的眼眸,然而这美丽却即将凋零!尤斯蒂斯患的房间隔缺损当时还没有人能够治疗!李拉海决心要找到办法,拯救更多像尤斯蒂斯这样的病患,终止这不断上演的人间悲剧。 当低温中断循环法和体外循环法都止步不前的时候,李拉海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登上了心脏外科的历史舞台。 如果说在他之前的开拓者们体现了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勇气的话,那么李拉海的所作所为则已几乎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 你们想要创造历史吗? 想要做外科历史上第一个 可能死亡率为200%的手术? 这是当时的批评者对李拉海手术设想的评价。那么李拉海的设想是什么?为什么可能会出现死亡率200%这样闻所未闻的事情? 李拉海的构想是以活体为“心肺机”!这种新的体外循环法被称为“交叉循环法”,它的原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使病人和正常供体之间交换等量的血流,通过精确的流量泵来控制流量,而病人心脏的静脉流入则完全阻断,以保证可直视下切开心脏! 这是一个在今天看来也不乏疯狂的设想。会有家长把孩子交给这样疯狂的医生,并把自己的命也搭上吗? 这时,莱曼带儿子格雷戈来了。莱曼是格雷戈的爸爸,室间隔缺损已经夺走了他一个孩子,而命运对他太残酷,他的小儿子格雷戈也被诊断出室间隔缺损,这恰是低温阻断循环无法治疗的类型。绝望中的莱曼听说李拉海提出的新方法,决定豁出性命也要试一试! 手术过程中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可以预料。这对父子在麻醉前深情地对望一眼之后,他们能否活着再见? 让人欣慰的是,室间隔缺损这一发病率最高(占先心病的25%左右)、戕害小儿生命最多的先天性心脏病,终于第一次向现代医学臣服!当患儿格雷戈和父亲的交叉循环被中断时,他的心脏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一颗破损的心。 3 梅奥—吉本设备——破除“魔咒” 李拉海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醒地知道活体交叉循环技术对供体的风险使它不可能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必将会有超越这种方法的体外循环措施出现。 1958年,梅奥诊所的柯克林报道了诊所成功地应用梅奥—吉本设备在体外循环进行的245例手术。设备的名称充分彰显了两个发明者的功勋:当年吉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柯克林,而柯克林则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吉本的心肺机,才发展出了安全可靠的体外循环措施。 有了体外循环技术这一有力的武器,心脏外科医生可以从容地在无血术野下对心脏进行精细的矫正与修补,挑战更复杂的手术。至此,阴魂不散的比尔罗特“魔咒”才终于被打破。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体外循环技术远非尽善尽美,更非绝对安全。心脏外科这朵铿锵玫瑰,还会在无数医生、医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精彩绽放,续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