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解剖学日 | 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开学第一课: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


在第四个“世界解剖学日”即将来临之际,根据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学会联盟 (IFAA)要求世界各个IFAA成员国的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的通知,在中国解剖学会的统一部署下,10月8日,2022级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的24名新生在人体科学馆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刚军训结束回到校本部的小兔兔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人体科学馆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希望通过医学生开学第一课活动能改变大家对解剖学的认识,感谢捐赠者,纪念“解剖学之父”维萨里的光辉成就,庆祝第四个世界解剖学日。


小贴士


2019年8月,在伦敦举行的第19届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学会联盟(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IFAA)大会上,IFAA和各国解剖学会的联合倡议,为纪念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年12月31日—1564年10月15日),将每年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学日。旨在纪念解剖学的奠基人安德烈·维萨里和使世界各国意识到解剖学在培养卫生科学专业人员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缓解目前遗体捐献短缺和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科研人员不足的状况。

医学之路既是解密生命之路,也是感悟生命之路。莫元曦博士从微观人体世界讲到胚胎发育再到生命的传承,告诉大家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

在追思纪念厅,毕振宇为大家介绍了我校“生命接力 红十字精神”宣传教育基地牌匾的来历,与大家分享了我校“医鸣警人”社会实践团队在遗体捐献、器官捐献宣传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让庄严肃穆的展馆也有了爱的温度。大体老师们以破碎之躯诠释了完整的爱,同学们为捐献志愿者背后的故事所感动,也改变了对解剖学的认识。

同学们惯性思维认为以前用标本、模型,挂图等方式学习解剖。在多媒体互动区,同学们体验“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 与“数字人”对话,通过数字展示形式和触控互动方式,用手轻轻一划屏幕,就可以看到清晰、逼真、任意角度旋转、缩放的人体组织结构,每个人体的小“零件”都可以拆分组合,甚至复杂的血管网络、神经网络也变得非常清晰。大家可以反复观察人体组织结构,让人体变得不再复杂、不再神秘。“数字人”为数字医学而生,相当于人体的“活地图”,辅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缓解了医学发展过程中标本短缺、数字化不足等世界性难题。

解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生命起源、人类进化,解剖学所承担的任务无论在科学上、还是人文上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我们享用前人带来的成果,也需要传承和发展。

利用数字解剖学开展生命教育,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对生命的了解、尊重与敬畏之情不断加深拓宽。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能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