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9-10-14 欧阳辉 查看次数:[]

全党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并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的全新实践中紧紧扭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放。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把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坚持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指出:“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也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抚今追昔这“五个得来”,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能够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创立、发展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回望党史、新中国史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早在党的八大前后开始酝酿,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至党的十二大才由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而且十二大报告尚未对其内涵作出解释。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的报告,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分别下了定义,作过扩充和阐述,但没有用明确语言对其内涵加以概括。直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给出完整的表述。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出明确解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阐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即加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号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明:如果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国内外一些舆论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伪命题,成了无稽之谈。

列宁说过:“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然而,无论有多少自己的特点,都不可能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否则就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体现当代中国的特点,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但它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社会制度,归根结底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创新的,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国就能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不存在“统一模式”或“标准形态”,每个国家都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重要论断。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国内外一些舆论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是别有用心的,是其在经济体制上兜售西方的新自由主义,集中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常用手段;在政治体制上贩卖“西方宪政”和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集中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惯用伎俩。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战略定力,驳斥和反击这些常用手段和惯用伎俩,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全党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并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的全新实践中紧紧扭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把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坚持和发展。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进行到底,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下一条:伟大五四精神 激扬青春新时代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