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深圳医院团队完成第一阶段核酸采样任务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6-01  查看次数:[]

5月30日凌晨4:00,他们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全身,摘掉手套,橘皮手看起来历经沧桑,取下N95口罩,深吸一口起,感受到清晨的凉爽。他们是深圳医院的医护团队,6天来奔波于盐田、龙岗的十余个社区、学校、幼儿园,共采集核酸样本34405份,完成了深圳市卫健委交付的第一阶段核酸采样任务。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健康,她们披甲上阵,继续前行。当天下午5时许,医院再抽调50名护士加入采样队伍,开启了第二阶段的任务。

争分夺秒每天奋战超12小时

接深圳市卫健委通知,圳医院紧急组建了一支由护理部带队,护士长、一线护士组成的40人的采样护理团队,随时整装待发,前往核酸采样站点,执行5月24日-5月29日的任务。

这是一支被深圳人赞叹为“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去年抗疫期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临危受命,冲到疫情防控一线,筹建了深圳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二病区”。并先后多次领命,赴深圳兄弟医院、关口,香港、北京等疫情前线支援。

“嘀~嘀~嘀~”,5月24日凌晨时分,收到首个工作任务,为盐田一社区的核酸采样点。时间紧、任务重,采样难度之大,不仅仅体现在气温炎热,还有工作时间特别长,需要有体力和耐力打持久战。社区的情况比较特殊,许多白天上班的市民,要晚上才能抽出时间来采样。为了便利社区的市民安排时间,采样点往往从早上开始,一直忙到凌晨。冒着炎热的高温天气,队员们每天几乎都要奋战12个小时以上,完成最后一个采样后,才能安心地回家休息。

如果是给学校的孩子们采样,她们就会改变战略。为了保证让孩子们准时放学回家,她们在转换地点上压缩时间,在采样过程中,放弃轮换休息,全体一起上,曾经创下在一个半小时采集2000多份样本的记录。

他们还得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5月25日下午,一位正在核酸采样的居民突然癫痫发作,几位采样护士立即予患者平卧、按压人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抢救,约1分钟后该居民癫痫停止,意识恢复,神志清醒。

耐心疏导为来自星星的孩子采样

“谢谢你们,这么有耐心,愿意为了我的孩子,花一个多小时采样,你们不愧是白衣天使。”小云(化名)的妈妈说。

小云是一位患自闭症的小孩,事情发生在5月27日,在龙岗一所小学,这是深圳医院采样团队在采样过程重遇到的其中一个棘手的难题。小云坐在护士刘杨面前,就开始嚎啕大哭,让人措手不及。从班主任口中,她们得知,孩子的与人交流有很严重的障碍,入学以来,足足有半年多时间没有跟同学讲过话。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她们决定放慢采样的脚步。

刘杨的搭档刘畅带着小云到空旷的操场上采样,尝试用聊天的方法为孩子打开心结。刘畅发现操场视野太开阔,只要一有陌生人出现,小云的眼神就变得慌张、躲闪,谈话因此并无太大的进展。刘畅未能寻找到一个独立的空间。团队只能请妈妈过来开导,却依旧没有进展。

在休息室吃午饭时,刘杨再次见到了小云。刘杨曾经参与过医院患儿的活动组织,练就了一套哄娃功力,便凑上前去。“我们做朋友吧,姐姐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姐姐可以带你去跟她们一起做游戏哦,可以读绘本,可以画画。你要不要一起去?”刘杨一直跟小云分享与孩子的做的各种各样的游戏,小云妈妈也一同参与进来,渐渐小云不再害怕,听到好玩的事儿,也会微笑了。但是只要外面看到有陌生人经过,就会一秒破功。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小云妈妈都觉得不好意思,几度想放弃,改为采用强硬的方式采样,都被刘杨拒绝了,坚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采样。

“姐姐只需要两秒钟,你张开嘴巴,好不好?我们拉钩钩。”刘杨反复试探。终于,历时一个多小时,小云慢慢地主动伸手去拉她的手,找准时机,在小云妈妈的默契配合下,采样成功。

深圳医院团队穿梭于盐田、龙岗多所学校为孩子们采样,面对“大白”手中的棉签,不少孩子都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面对牙关紧闭、泪眼汪汪的孩子们,他们会马上变身为哄娃高手,坚持用亲切的话语、温柔的动作,让孩子们勇敢的张开自己的嘴巴,克服心理难关。每当一个小朋友完成突破,她们就会给他贴上一个小红花,作为鼓励。

不忘初心传递爱的力量

再苦也不喊累,再累都能坚持。但是,在29日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时,当任伟看到采样护士换班脱下防护服,上衣和裤子全部湿透,衣服能拧出水来,汗水顺着裤子打湿了鞋子,她没忍住,抱着她的“孩子”哭了。

护理部副主任任伟是本次出征队伍的领队,带领队员们奋战了6天,她把队员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眼见一起奋战的10个护士,因为身体透支等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出前线队伍。29日,是第一阶段任务的最后一天,剩余30名队员,背水一战。

“从早上七点,我们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点,两个班次不间断地轮换,几乎没有休息。”护士长周荣也参与到一线采样队伍中,最终,她们完成了极限挑战,采样9000多份。

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她们令人动容的瞬间。在休息室里,每个护士都是清一色葛优躺的睡姿,一张单人座沙发,四个护士紧紧依偎在一起,坐着眯一会儿。看,在大巴车上,错过饭点的护士累得没有胃口,就喝口汤,喘口气。

再次来到之前采样的横岗中学,护士林梦芳在给一名学生在做完核酸采样后,收到了她悄悄递过来的一瓶牛奶和一封信,牛奶包装上还贴满了便签,写着“送给最可爱的你”“不要太辛苦啦”“对自己好一点哦”。一幅稚嫩的画,一张暖心的便签条,一句真诚的谢谢,都是大家对她们的爱的转递,是鼓励她们前进的动力。

夜以继日检验队员的24小时

最近这段时间,深圳医院门诊二楼检验科的新冠核酸实验室,24小时灯火通明,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专注地处理手中的样本,这样24小时倒班连轴转,他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星期。

5月24日,一接到院领导的紧急通知,检验科副主任贾兴旺迅速召集核酸检测组工作人员开会,核对现有试剂、耗材库存,紧急采购2万份核酸提取试剂,当天提交申请,次日厂家将试剂送达,充分保障了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最开始,深圳医院的核酸检测组只有6个人,每天要负责全院正常的核酸检测量(500-1100管/天)和前方采样送回的标本(500-600份/天),算起来每天要检测1000-1700份不等。前方采样的核酸检测样本送到医院的时间和数量都不确定,按照要求,这些样本都必须在隔天凌晨六点出报告,这意味着,核酸检测小组白天忙医院,晚上忙支援。6个人的检测组要24小时轮转,班都排不开,很多人只能上完夜班后继续上,现在人员增加到了11人,情况才有所好转。

李少波是一名90后,工作才4年,却从2020年的新冠疫情开始,就一直深度参与其中,每次应急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这次也不例外。新来支援的同事,穿上防护服两个小时后就透不过气,他却已经闷习惯了。“最辛苦的是提取环节,我们要把样本从试管里提取出来,放进试剂盒里,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工作的时候不觉得,下班了,才发现手都抖了。”别看工作人员们的工作都在实验室里完成,每天下来,至少也有20000步。“我们大家斗志昂扬,将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保障好核酸检测任务,体现南医检验人的技术和精神。”贾兴旺表示。

带着市民们的殷殷期盼,肩负深圳市的重托,5月30日下午,深圳医院团队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接到了第二阶段的任务,在原有队伍的基础上,新增50人。他们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党员会议,重温入党誓词,他们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践行医者使命,携手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的健康。

上一条:【抗疫进行时】“疫”不容辞 共同坚守

下一条:【抗疫进行时】七附院多支医护队伍火速奔赴核酸检测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