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一起打赢这场抗疫战!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6-04  查看次数:[]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集结医疗队,奔赴周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采样以及隔离酒店驻防工作。在激烈的抗疫战斗背后,有不少触人心弦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讲述……

他叫孙洪旭,是南方七院麻醉科手术室2020年入职的护士。

社会对男护士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男护士在工作中发光发热:面对手术室的患者,男护士可以独自帮助他们翻身;面对长时间的手术,男护士有充足的体力配合医生。

在我们的护理队伍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性身影,孙洪旭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名1999年出生的高个子小伙儿,护士这份工作充分发挥了男生体力好的优势,也让他有了更多耐心和仔细。

5月27日,孙洪旭回到医院正常上班。到了28日下班时,他总共上了24小时手术班。晚上回到宿舍后,他看到群里发布了召集采样工作人员的通知,当时他已经报名参加5月29、30日两天的支援工作。看到没有29日的安排,孙洪旭担心睡着后错过后续安排的消息,于是在群里询问。

群里一个工作组组长看到消息后,安排孙洪旭当晚(28日)就回来医院集合出发。他看到通知激动极了,马上起床洗漱准备出发。

当被问起出发那天的感受,孙洪旭说:“当时很激动也有一点担心。激动是因为我可以去参加前线的抗疫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种危机关头挺身而出更能体现我们的天职。而且,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我也感觉到十分光荣,就像践行自己在求职信中所说的‘为群众健康和医院发展拼尽全力’”。

停顿了一会儿,他接着说:“然后也会担心和害怕,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上‘战场’。那个时候就特别想念远方家乡的爸爸妈妈,所以在出发前还给他们打了电话。心里有些矛盾,怕他们担心我,只好撒谎说新入职员工要外出学习,可能没那么及时回复他们的电话。”

话音刚落,他就急着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是康复科的杨思东和伦杏娟,现在是入职南方七院的第三年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南方七院的医护人员们齐心奋战,在上级单位的指导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依托医共体,共同打造全覆盖立体式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体系,筑起里水疫情防控的坚强屏障。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刻,医院医护人员主动取消春节假期,一部分深入村居、主干道排查点、集中医学观察点;另一部分驰援湖北、支援白云机场海关口岸;还有一部分坚守在医院,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当时,康复科的青年骨干们纷纷下到疫情防控一线,其中就有杨思东、伦杏娟夫妇。他们24小时轮值,与其他基层工作者们一起织起了区域内联防联控的基层防疫网。

时隔一年,当面对医院再次吹响的抗疫号角,他们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收到通知的那天,我和杏娟商量了下就报了名。当晚我们先把2个宝宝哄睡,我奶奶来家里帮忙看着他俩。然后简单收拾了下,晚上10点从家里出发,11点前抵达医院集合点。”

抵达采集点的时候,上一批的同事已经奋斗了十几个小时,不少人都累得在角落里睡着了。杨医生夫妇和其他同事们一起拿起接力棒,继续开展核酸检测采集工作。

我们是南方七院人,也是守护这里的抗疫战士。

在支援的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员工、夫妻组合、闺蜜和好哥们儿。新员工当中,还有宋思琼、刘趣泳、宋宇婷、倪玲玲……夫妻齐上阵的,还有中医科罗学森和放射科李月娥、神经外科的尹海斌和护理部刘靖萍、中医科周三林和工会李微……

连日来的支援工作,产科和麻醉科手术室分别派出30余人次;还有不少科室由主任和护长带队,除了留下驻守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全部取消休息,上阵支援;还有同志带伤上阵,神经内科的林玉桂腿伤未愈就加入了支援队伍。

在厚重的防护服下,

无论他们是谁,

都只有一个身份:抗疫战士!

感谢你们,

成为挡在疫情面前的勇士,

向你们致敬!

上一条:【抗疫进行时】462人次奋战两天两夜:第三附属医院完成核酸采样103097份

下一条:【抗疫进行时】珠江医院医务人员携手共筑抗疫防线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