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
1、基金情况:毒理学系自2004年8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团队人员的专业特长,积极争取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项、广州市民生科技攻关计划2项,等。目前在研项目合计15项。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1项)
负责人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黄振烈 |
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课题3: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的风险预警体系与基础毒理数据库构建 |
2018.12-2021.12 |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
负责人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黄振烈 |
circRNA_0114605调控miRNA-29b在AQP4介导的1,2-DCE中毒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9.01-2022.12 |
周良 |
HOXA9调控HIF-1α及其下游糖酵解代谢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
2018.01-2021.12 |
胡大林 |
苯转化的恶性细胞外泌体miR-22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及机制 |
2017.01-2020.12 |
谢晓利 |
自噬流阻滞在低氯化多氯联苯(PCB52/PCB28)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
2017.01-2019.12 |
黄振烈 |
2015.01-2019.12 |
|
刘云岗 |
CYP2E1介导多氯联苯代谢活化、遗传毒性及致癌作用研究 |
2016.01-2019.12 |
张文娟 |
mtDNMT1介导线粒体表观遗传学调控在早衰中的作用及其干预机制 |
2015.01-2018.12 |
黄振烈 |
含半胱氨酸残基蛋白介导1-溴丙烷中枢神经毒性的机制研究 |
2013.01-2015.12 |
张文娟 |
候选衰老逃匿基因Foxa2在早衰中的作用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2011.01-2013.12 |
卫秦芝 |
NF-κB缺陷细胞对ECPs致DNA损伤修复影响的研究 |
2007.01-2010.12 |
(三)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食品安全重点专项(1项)
负责人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黄振烈 |
食用色素及包装材料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技术。子任务(课题)2:食品用纳米材料危害效应及毒理学机制研究 |
2019.01-2022.12 |
(四)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10项)
负责人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黄振烈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水通道蛋白4介导的1,2-DCE中毒性脑水肿的机制研究 |
2019.01-2021.01 |
卫秦芝 |
mTOR信号通路在环境镉暴露致骨损伤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19.01-2021.01 |
周良 |
miR-365靶基因HOXA9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自噬与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6.06- 2019.06 |
刘云岗 |
非二恶英类多氯联苯代谢活化机制及结构-毒性关系研究 |
2015.08-2018.08 |
谢晓利 |
自噬异常在低氯化多氯联苯肝脏毒性作用机制中的研究 |
2015.01-2018.01 |
黄振烈 |
职业低浓度苯暴露对作业人群的血液毒性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 |
2015.10-2018.09 |
胡大林 |
替莫唑胺化疗耐药干预的分子靶标研究 |
2014.08-2017.08 |
黄振烈 |
2013.10-2015.10 |
|
张文娟 |
细胞衰老相关候选基因Foxa2的表观遗传修饰密码 |
2009.10-2012.09 |
卫秦芝 |
NF-κB缺陷细胞对ECPs致DNA损伤修复影响的研究 |
2006.10-2008.12 |
(五)广州市科技计划(2项)
负责人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周良 |
Sirtuin家族介导黑色素瘤放疗辐射抗性的筛选与分子机制研究 |
2019.04-2022.03 |
黄振烈 |
2017.05-2020.04 |
(六)南方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
负责人 |
指导老师 |
题 目 |
级别 |
研究期限 |
钟文瑜/边紫薇 |
黄振烈 |
保健食品高风险原料急性毒性快速筛查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级 |
2019.06-2021.05 |
(七)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启蒙计划(2项)
负责人 |
指导老师 |
题 目 |
研究期限 |
陆侣良 |
黄振烈 |
1,2-二氯乙烷致睾丸生殖毒性相关piRNA的筛选及功能验证 |
2019.07-2021.06 |
边紫薇 |
黄振烈 |
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急性毒性快速筛检关键技术研究 |
2019.06-2021.05 |
2、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l 黄振烈:有机溶剂暴露的神经毒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1-溴丙烷神经毒性)、血液毒性(慢性苯中毒)和免疫毒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保健食品典型风险物质(蒽醌、皂苷)的毒理学效应(肝脏、肾脏毒性)以及体外快速筛检关键技术研究(人源性细胞系、斑马鱼模式生物);纳米材料(纳米微塑料、纳米碳酸钙、纳米硫酸钡)健康效应及其毒理学机制研究;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早期微小肺癌的筛查和生物学标志物、肺癌与病毒、肺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调控)。
l 刘云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双酚类及多溴联苯醚)、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活化、致突变性及致癌性分析,尤其是特异生物转化酶与毒物代谢活化对应关系的探讨以及化学物结构-毒作用关系模型的建立;非洲国家的环境污染状况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布、影响因素和防治策略。
l 周良:辐射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毒理学效应评价研究;非编码RNA与转录因子在放射致癌、放射促衰老、肿瘤放射增敏和放射防护中的放射毒理学机制研究;环境因子诱发皮肤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l 谢晓利:器官毒性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体内、外试验,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高通量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研究环境污染物/新型毒品暴露后其靶器官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相应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文章发表情况
毒理学系研究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毒理学领域深挖分子机制及其实际应用,取得丰硕成果。截止至2019年9月,已发表SCI论文52篇,其中包括Nat Commun, Cell Death Differ, Nanotoxicology, Arch Toxicol, Toxicol Sci, Toxicology, Chemosphere, Environ Mol Mutagen, Food Chem Toxicol, Mutat Res, Toxicol Appl Pharmacol, Toxicol Lett, Cell Biol Toxic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