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何火萍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国际共运论坛

发布时间:2024-09-25    点击量:

为深入探讨21世纪社会主义的状况、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究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探索与变革,9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和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国际共运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70多个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展开研讨,共议世界社会主义新动向。我院教师何火萍受邀参会。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教授、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学东调研员先后致辞。刘校长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华中师大科社与国际共运研究学科发展、基地建设的情况。王学东调研员对论坛做了回顾,指出21世纪新的历史背景与20世纪存在明显差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历史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遭遇挑战,强调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科社与国际共运研究视野有待拓展、国际对话有待加强。

主题报告分两个单元进行,13位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视角分别作报告。在第一单元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柴尚金研究员阐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中共中央党校胡振良教授提出要充分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实现现代化、开创世界社会主义新形态。王学东调研员介绍了马恩经典著作编译体系及其工作新进展。北京大学张光明教授回顾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中心思想即“两大发现”,论述了“两大发现”的科学性。山东大学王建民教授结合一些案例,批评对劳动价值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曲解和误用,提出社会主义研究领域几乎所有的基本理论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人民大学蒲国良教授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的研究,从中总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在第二单元中,中国政法大学林德山教授作了题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法体会》的主旨报告,提出不能停留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也不应该脱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去研究左翼民粹主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元宫的报告介绍了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经济领域改革的得与失。中共中央党校左凤荣教授以20世纪80年代中苏改革为例,对中苏改革与现代化进行多角度对比。山东大学蒋锐教授指出,传统理论要与时俱进,要学习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方法去研究当今资本主义的新现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瑾研究员具体介绍拉美媒体和学界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报道和评价,并对此做出中肯的评论。上海社科院轩传树研究员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政党主导的现代化,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式发展的楷模。山东大学郭春生教授回顾高放教授对中国国际共运史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探讨了推动科社与国际共运史学科发展的问题。

下午是分论坛研讨,共设置3个专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两个结合’”、“世界社会主义新动向”。

我院教师何火萍向论坛提交论文《“第二个结合”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思》,参加了第二分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了观点,收获了专家的宝贵意见。通过参加这次论坛,不仅了解研究前沿,拓展学术视野,也提振了理论自信。(何火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