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任映红教授应邀参会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会长韩庆祥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副会长陈曙光主持。
周江洪表示,浙江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人才优势,在教材编写、课题研究、马院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研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的思想碰撞,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为浙江大学的人才发展和学科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韩庆祥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解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和时代新使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四个论断的蝶变反映出共产党人在中国道路问题上的历史主动和话语成长,要从理论的发展中回应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回答现代化,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书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来自高校、党校、社科院的十多位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作大会报告。
任映红教授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提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的报告。她指出:新质生产力提出的重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三是助力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引擎、三是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四是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等。
26日下午,在大会各分论坛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和方法论”等主题展开探讨。在第二分论坛研讨中,2023级硕士研究生孔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脉络、价值意蕴、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三个方面作出分论坛学术汇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爱军主持大会闭幕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会长侯衍社对大会作总结发言。他在肯定此次研讨会的交流成效的基础上,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引领和推动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行稳致远、以竟全功。(孔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