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20240708南方日报】曾汉君:以人民至上回答人民之问

发布时间:2024-07-09    点击量:

78日,我院曾汉君教授在《南方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以人民至上回答人民之问》,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人民性内在地规定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及其实现路径。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正确处理人民性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要从横向维度厘清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人民至上的理论内涵,也要从纵向维度探寻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演进规律。人民性内在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发展目的,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和社会生活的新样态。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人民创造”实践主体原则的有机统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熔铸于百余年来党的奋斗历程中。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评价的最高标准。正是在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展开的逻辑起点。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一贯的价值追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生动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宏大的世界影响力,与我们党秉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密不可分。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人民的创造伟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力量。

人民的集体智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社会发展进步,归根结底要靠人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样本可以仿照,需要不断探索前进。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紧把握“一切依靠人民”的制胜密码,以人民至上深刻回答了人民之问,始终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人民的创造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能。把人民至上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既回答了“为了谁”,又指明了“依靠谁”。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正是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绵延不绝的精神动能。


    原文链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07/08/content_1010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