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我院曾汉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全面把握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原文如下:
党领导和依靠人民不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验表明,考察一个社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以客体发展的程度来界定,还需以主体的提升程度来确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也从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角度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人的现代化。
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人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主体,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内在统一。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一项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现实,以中国人民现实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为价值目标展开的现代化实践。美好生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主体对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等的现实规定。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改造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境遇的鲜活实践,才成功开辟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际,通过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使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人的现代化代表着人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也标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步程度和结果。人的现代化是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情感意向等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现时代掌握和占有客体世界的发展水平,表征人的自我发展的提升程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现将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在这样一个现实条件下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考虑到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图景,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个体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己任,通过参与物质生产生活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创造,树立起与社会共同进步的价值目标,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有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价值追求,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将现代化的关注点置于人自身,体现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人在社会变革中的主体地位。离开“现实的人”,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历史与文化存在的人及其现代化程度,便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实现的主体依托。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引导和激励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现代化建设中来。
伟大的事业唯有依靠人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75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要使人的本质力量获得更深层次的拓展,使人朝着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
(作者:曾汉君,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ace2fcb41816479291ddbfc6cb35c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