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20231031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学术研讨会在穗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01    点击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崔逸枫)10月26日下午,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广州学习沙龙第71期“‘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学术研讨会在南方医科大学举行。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市社科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出席会议并致辞,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宁习洲出席会议。会议由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任映红主持。

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谭晓红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拓展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推动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思想解放就是观念的转换、认识的深化,就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思想解放的高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认识有了新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她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多视角深入探讨交流,呈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辛向阳阐述了他对“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三点思考。他指出,“第二个结合”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运用大历史观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和历史演进,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变革和开放其实是中华历史的主流和常态;“第二个结合”也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深厚的精神动力和科学的方法;第三,建设具有文明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要发掘、弘扬发展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基因,建设文明强国。

  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张其学作了题为“‘第二个结合’在何种意义上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主题发言。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相关论述与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思想解放,并论述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的四重意蕴,指出“第二个结合”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以及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国胜以“‘第二个结合’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题作主题发言。他认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文化走向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方向,“第二个结合”强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现代化。他认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内在要求和精神理论底色,“第二个结合”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路径,要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用中国经验形成中国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万东主题发言的题目是“‘第二个结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他认为,守正创新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三个方面的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要能够与人们的生活相融通,能够会通中西,将异域文明兼收并蓄、为己所用,能够贯通古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刘小龙作了题为“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意蕴”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价值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蕴,而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美好愿景。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陈文洁作了题为“‘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主题发言。她认为,“第二个结合”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倾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需要解放思想,首先要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其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再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具有实践基础,要深植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最后领导力量必须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权。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文哲的主题发言题目是“巩固文化主体性,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他认为,文化主体性问题其实就是要解决“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文化主体性首先来自于自我与他者的界定;其次文化本身具有体用之分,应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再次文化结构首先要解决文化领导力量问题,然后是文化本体和文化实践的体用关系;最后”第二个结合”对实现了精神承继与使命、内涵充实与本体、路径明确与方法的三个更新,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才能承担新的文化使命。

  暨南大学法学院汤沛丰以“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兼谈创造性转化的德国经验”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从德国近代的经验总结出我们要在回应发展工商业社会以及现代国家诉求的视角下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地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有机组成部分。对此,需要警惕抽象的人性观念和民族文化观念中非理性的成分。

  任映红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进行阐释、解读、分析和研究,政治站位高,思想性和学理性强,思维敏捷、观点鲜明、内涵丰富,在研讨中展现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们深刻地领悟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新论断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及思想伟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310/t20231031_5693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