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20231031佛山日报】任映红/柯司烨: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三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11-01    点击量:

10月31日,我院任映红教授、研究生柯司烨在佛山日报》发表理论文章《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三个着力点》,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新时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指引、基本遵循和实践要求。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自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源于中华文化基因,来自有深沉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和强大精神支撑。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站得稳。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多少仁人志士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召,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了对人们精神塑造的正向作用。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纷乱复杂,我们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奋发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行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是秉持开放包容,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做到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发展。

开放包容是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而不同”“多元并存”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每一种文明都有独特的优势、历史合理性、时代进步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局限性,只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深刻理解彼此的平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才能和谐共生,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秉持开放包容,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实现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谱写时代华章。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征程上,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坚持以“两个结合”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以守正创新的正气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守正才能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征程上,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中把握历史主动,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创新才能凝聚精神伟力。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故步自封的思想要不得,机械教条的思想要不得,离经叛道的思想更是要不得。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文化创新,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精神伟力,谱写出新时代华章。

作者:任映红(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柯司烨(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链接:https://content.foshanplus.com/newsDetails.html?newsId=815487&memberId=283055&utm_source=fsandroid&utm_medium=news&utm_campaign=context&utm_term=815487&utm_belong1=28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