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培训系列之教学学术分享篇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2日 15:20

云培训系列之教学学术分享篇


本期推送包含两篇短文和两个视频。短文约 3800字;视频约28分钟。



一、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黎莉


“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最初是由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前主席博耶提出。博耶认为教学是一种学术性活动,在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而且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1] 。“教学学术”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要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关注教与学的过程,研究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和提升“教学学术”能力水平,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把握教改热点,顺应教改趋势,凸显教学学术的实用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一、关于"教学学术”的认识误区

对高校教师而言,“教学学术”也许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的学术性或不认为教学具有学术性,单纯认为科研才是学术活动。单纯学术论者认为“学者必良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会自动迁移到教学中,忽视了教师职业的双专业特性,导致长期处于经验教学的状态。高校领导和管理层也普遍缺乏教学学术理念,把教学学术和专业学术相混淆或相对立,致使高校“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长期向后者偏移。

同专业学术研究一样,教学本身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问。从学术性视角看待大学教学如同高深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一样也是学术活动[2]。教学也需要发现、分析、综合、设计,把固有的知识以一种学生能够听得懂的、易理解的、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是需要教师创造性劳动的[3]。这种创造性劳动除了靠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更要依靠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艺术的潜心研究。教师非经教学过程的实践磨炼和潜心研究,就不会形成“如何教”的个性化教学学术体系。因此,教师只有开展教学规律和方法的研究,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经验性教学上升到理论高度;只有做到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植“教学实践问题”,突出教学学术的实用性

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应根植教学实践,突出教学学术的实用性。研究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 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过程的每一具体环节都是独特的、动态的,这些变动的、不可重复的教育情景充满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当前推行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怎样安排线上与线下课程内容与课时比例、怎样设计翻转课堂、怎样加强师生互动、怎样优化教学效果等等,这些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学会用教学研究的方式不断探索研究并创造性的加以解决,这就是教学学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将教学问题的发现、判断、分析、思考和解决贯穿于教学研究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学会教学,发展教学学术,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这也是教学学术的价值所在。

三、紧扣“教改热点和趋势”,彰显教学学术的时代性

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基本职能决定了教育教学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教学永远是个新鲜灵动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改革趋势。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改热点和趋势,在教学研究中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络,彰显教学学术的时代性。伴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成为教改的主流方向,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理念引导着教育改革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教育部“新高教40条”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教学形态;以“两性一度”的标准打造“金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和新医科的发展理念,指明了医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从目前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迫使高校全面实行网课,全面加强和完善网课建设,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转化与衔接,从改革趋势成为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何认识网络教学的特点,如何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网络教学技巧、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现实要求。

四、强化“教学学术研究”,凸显教学学术的先进性

教学学术是学术视角下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具有同等地位。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即“用研究的方式对待自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学术研究的范式运用于教学研究中,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将教学过程学术化。这种研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基于经验而高于经验,突出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师的双专业特性,决定了除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外,还需具备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教学学术理念对高校教师的先进性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注重“反思性教学”、积极开展“行动性教学研究”,在积累教育科研知识的同时,虚心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学习,以积极的教学学术态度促进自身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慧芬,方泽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研究评述与展望[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02:42

[2] 时伟.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5:73

[3] 张安富,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21



二、大学课程设计模式之“课程设计矩阵”


邢方敏


好课都是设计出来的好的课程设计通常有五个共同特征:

符合人类认知与学习规律

符合学科知识特征

符合教育目标

适合学生特点

注重学习效果

一、大学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布鲁姆认知模型

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1999):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1956年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又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布鲁姆分类法(Bloom Taxonomy)。按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被分为六类:

学习要以知识为基础,然后进入认知技能学习。高阶学习要以低阶学习为基础,低阶学习要向高阶学习发展。这个模型反映的是人类认知与学习发展的阶段性。




布鲁姆认知模型对大学课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第一是区别了六类不同学习,分别培养不同水平的认知能力。

第二是高阶学习要以低阶学习为基础,低阶学习要向高阶学习发展。

我们在课程设计时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

一是对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认知模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进行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法,并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

二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二、大学课程设计的环节



三、课程设计矩阵



填写顺序:在具体目标决定之后,先设计评价方法,再设计学法,最后设计教法。

课程设计矩阵之“反向设计法”(backward design)

说明:先考虑学生的学,再考虑如何教。

教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教法的关键不是教,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周围,帮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克服困难,逐步在头脑中建构课程目标所需的认知框架。



该课程设计模式有四个优点:

逻辑清晰。以具体目标为单位,逐行设计;每一行代表一组设计,针对性强。

易于调整和修改。当课程需要调整和修改时,只需改变部分即可,不必大动,除非推倒重来。

易于使用多媒体材料。当用Excel表格做课程矩阵时,可以方便链接各类电子文档如文本、图片、视频、网站等,最后形成一个综合电子文档。这种文档调整修改都很方便。

易于分享。由于是电子文档,很容易分享。

四、课程设计案例分享

课程内容:中国现代史,即1911年至1949年的民国史。

一般目标:低阶学习:让学生记住历史信息

高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课程背景1949年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国民党败退台湾。撤离前蒋介石派飞机到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接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去台湾。于是这批知识分子面临一个选择:是走还是留?这是一个关乎人生的大决定,这些人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会做这样选择?

问题: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会做这样选择?你可以改变他的选择,但不能援引未发生事件。

课程设计:

老师选择了民国史上十个重要的时间点:1911年民国建国、1917年新文化运动、1919·运动、1927·一二政变、1931年东北沦陷、1937年全面抗战、1942年花园口黄河泛滥、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内战爆发、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每周讨论一个时间点。

讨论方法:老师先用10分钟介绍这段历史,重点是补充学生阅读时可能会忽视的重要历史事实和相关重要史料。然后每个同学报告自己的主人公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和想什么?你怎么看他的变化?

最后一课是投票:你是走还是留?然后写一篇课程论文,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学生学习过程:

10周的上课过程中,同学们开始还能平静介绍自己主人公的情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家变得越来越激动。大家不仅就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各抒己见,还相互讨论甚至辩论。这正是老师期待的现象,同学们正在走入历史!

最后一堂课上投票,结果是:18人留,2人走。竟然和真实发生的历史差不多!

最后是撰写课程论文。

学习效果评价:

1.根据布鲁姆认知模型,即根据学生们在知识、理解、应用、 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分。评分关键点:根据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而不是知识记忆来评分。

2.论文的观点评分。

课程设计评价:

该课程设计有三个突出优点:

1.课程目标高阶:当这位老师把历史感作为课程目标时,这门课程立刻被放到高阶学习水平了。

2.设计切入点适切:这位老师把是走还是留这个问题作为统领整个课程的关键,这可谓是点睛之笔。正是这个曾经摆在那些著名知识分子面前的人生大问题,才激发了学生去研究和体验历史的愿望,才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的中心。由于学生积极投入了,老师就把所有学习任务都留给学生,而自己只扮演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余喜







四、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


李思思




上一条:2021年度南方医科大学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圆满结束 下一条:云培训系列之课程思政战疫小课堂--令人惊叹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