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南方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参赛教师获一等奖(特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一等奖(特等奖)获得者新医科正高组教师吴芃、新医科中级组教师陆遥、产教融合地方高校组教师袁帅及团队将代表广东赛区出征全国赛。
图1 我校教师在颁奖典礼上合影
我校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
单位 | 主讲教师 | 课程名称 | 团队成员 | 获奖等级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吴芃 | 泌尿系统 | 黄巧冰、赵善超 | 一等奖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陆遥 | 外科学 | 谢小波、肖遥、田京 | 一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袁帅 | 实验诊断学 | 郑磊,司徒博,李明 | 一等奖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程彦臻 |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 | 陈宏、杨力、孙嘉 | 二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江汕 | 临床技能模块课程 | 秦再生、余江、陈金玉 | 二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史潇 | 生殖与发育 | 黄莉萍、靳瑾、卫焱星 | 二等奖 |
卫生管理学院 | 陈江芸 | 健康大数据管理 | 昌敬惠、王丽芝、原玲玲 | 二等奖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叶海燕 | 妇产科学 | 王惠、游可理、胡彦锋 | 三等奖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张明慧 | 医用高等数学 | 张煜、罗敏敏、钱俊 | 三等奖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相大勇 | 运动系统 | 姜楠、余斌 | 优秀奖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杨谊 | 软件工程 | 张煜、阳维、钟丽明 | 优秀奖 |
中医药学院 | 朱全红 | 中药化学 | 朱泳妍、陶华明、戴娇娇 | 优秀奖 |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设 7个大组开展赛事组织工作,历时近8个月。全省共有70所本科高校1918位教师(团队)参加校赛,483位教师(团队)进入省赛网络评审阶段,151位教师(团队)入围省复赛,最终评出一等奖(特等奖)25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73项,另评出优秀奖84项、优秀组织奖29项、特别贡献奖1项。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本届大赛的主办单位之一,积极主动申报、高度重视。由分管副校长任总指挥,教学发展中心统筹组织,成立了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校内外相关单位的力量,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图2 相关部门开会研讨大赛组织工作
为帮助我校参赛教师备赛,教学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各学院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周密谋划,从校赛到省赛组织了十二场深度培训,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开展多对一面对面指导,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创新性成长平台,对推动全校教学创新、鼓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培养“金师”、打造“金课”培养一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图3、4 开展赛前一对一备赛指导
获奖教师(团队)介绍
新医科正高组一等奖
主讲教师:吴芃
团队成员:黄巧冰、赵善超
《泌尿系统》为面向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专业课程,是整合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模块,按新医科建设标准,以培养集卓越临床医师与医学科学家双重身份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针对既往教学存在学科融合欠缺、胜任力及创新性导向不足、评价体系多元维度缺乏等痛点问题,提出以整合化、创新化、协同化、现代化、多维化为五大支柱的 INSMU 创新模式,通过“五化”协同形成闭环,实现跨学科整合、数智化教学和医学+X 立体课程建设,获得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新医科中级组一等奖
主讲老师:陆遥
团队成员:谢小波、肖遥、田京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目前存在教材资源滞后,能力精准提升的适配性不足;临床思维薄弱,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力不足;人文价值观欠缺,职业自信与社会责任感不足的三大教学痛点。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提出“一体二链三融合”创新教学模式:重构课程内容,打造4网络资源库+3仿真教学平台,精准配置教学资源;将真实病例融入教学,编写外科情景化案例,全程融入多维思政元素,设计围绕全疾病周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科教、社教、文教融合提高医学生职业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并持续推动教学改进,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过硬、人文素养优良的新时代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
产教融合地方高校组一等奖
主讲老师:袁帅
团队成员:郑磊,司徒博,李明
《实验诊断学》是借助检验医学的方法,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信息,为疾病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教学团队创设医检互通、校企联合、虚实相托,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方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结构整合,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新医科副高组二等奖
主讲教师: 江汕
团队成员:秦再生、余江、孟卫东、郑维扬、陈金玉
《临床技能模块》是我校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旨在培养素质佳、潜力大,具备多学科背景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新医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人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线,将分散在各学科的临床技能教学资源进行纵向、横向整合,形成一门汇集临床诊断技能、内外科及围手术期技能、妇儿、护理以及综合急救技能的创新课程。本课程根据临床能力培养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纵向延续三个学年。通过理论授课、网络互动、实践训练、临床见习和PBL教学等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决策能力、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临床诊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提升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岗位胜任力。
新医科副高组二等奖
主讲教师:程彦臻
团队成员:陈宏、杨力,孙嘉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整合课程是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创新班)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进行一体化设计、一贯式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将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实践技能进行线上线下有机混合,体现了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促使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立足能力转化,加强医患共情,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培养卓越医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医科中级组二等奖
主讲教师:史潇;
团队成员:黄莉萍,靳瑾,卫焱星
《生殖与发育》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模块,面向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开设。本课程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以“发育为主线、病例为核心”实施理论教学。通过强化“临床案例库、微课视频库、考核试题库”优化教学资源;设定“初阶、进阶、高阶能力”目标,科学布局教学进度;开辟“线下课堂、线上雨课堂、PBL课堂”实施全域教学;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素质性评价”全面考察创新成效。体现了“临床能力强化,医学人文交融”的教学模式,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文科中级组二等奖
主讲老师:陈江芸
团队成员:昌敬惠、王丽芝、原玲玲
《健康大数据管理》是为顺应数据驱动的医疗决策和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交叉课程,面向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生。课程以培养创新型卫生管理人才为创新指导思想,开展了以教学内容交叉化(Constructive)、教学资源整合化(Integrative)、教学实践多样化(Project)、教学评价多元化(Scale)为核心的“CIPS”教学实践。通过学科交叉化的课程体系、服务课程教学的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分析的政策探究项目等创新手段,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数据决策支持能力以及跨学科融合能力。
新医科正高组三等奖
主讲老师:叶海燕
团队成员:王惠 游可理 胡彦锋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四大主要学科之一,是五年制医学本科必修的主干课程。课程团队在传承经典教学的基础上,利用VR、AR等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情景模拟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身完善。本课程的守正创新,实现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和新医科的完美交叉融合,深刻诠释了新医科厚德重道、知行合一,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兼具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基础课程副高组三等奖
主讲教师:张明慧
团队成员:张煜 罗敏敏 钱俊
《医用高等数学》是一门面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融入数学文化,突出“医用”特色,采用“四意”步骤开展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将课程育人总目标“立意”为“提升学生借助数学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以数学史为轴线的“创意”下重组学习内容,深耕育人资源;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数医”融合以“达意”;最后“汇意”于以人为本,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由“教学”向“教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