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拓宽岳麓山大学城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学习和成长渠道,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互惠互补、共建共享,打造岳麓山大学城优势特色。
实施线上优质课程学分互认。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将209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纳入3所高校学生互选课程,实行学分互认。今后各高校新增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省级其他类型线上课程,均及时纳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范围。鼓励各高校将其他优质线上课程纳入互选范围。
共建选修课程库。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逐步放开人文艺术、自然科技、经济社会、创新创业等通识教育线上线下选修课程互选。
打造互选微专业。中南大学依托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护理学等优势学科,湖南大学依托化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优势学科,湖南师范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优势学科,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围绕特定学科专业素养或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各自打造1—3个微专业,每个微专业开设4—8门课程,供各高校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校内和跨校选修。
探索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互认。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探索共建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同类专业必修课程,实施学分互认,支持学生到其他高校修读同类课程。
推动资源设施应享尽享。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将具备条件的教室资源、图书资源、科研设施、体育场馆、训练场地、展厅展馆等纳入共享范围。对暂时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各高校要积极改善条件,逐步扩大共享清单的覆盖范围。
三高校将在2025年春季学期推出12门互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24门互选线下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以及4个互选微专业。并开放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仪器设备等36项资源设备。后续将结合实际逐步扩大互选课程及共享共保资源设施的范围。
摘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