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1.多元共治、特色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香港高等教育形成了涵盖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和社会评估的立体化评估系统和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评估。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日常监察和检视教学素质的工作主要由具有相关经验和专长的国际教研人员领导下的学系/分部负责,提供一系列有关学生素质、学生学习进展和表现的基础数据。在学院层面,港科大要求其整合汇总教学情况形成周年报告,由教学素质委员会审核,对各学院良好做法进行推广,以自我反思机制带动学院层面教学素质的切实改善。在学校层面,港科大配合教资会三年学术发展规划程序定期(至少每五年一次)通过校外评审机制、校内周年报告、邀请国际著名同行评审员到校访问等方式对学校学术标准提供发展建议。同时,在创校之初就设立了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专家人士及企业代表,在定期检讨过程重视听取校外顾问的意见。另外,还在工学院和商学院中通过引入国际专业评审程序来维持优势学科的国际水准。
外部评估。外部评估主要来自教资会及其辖下的质量保证局(以下简称“质保局”)、联校质量检查委员会以及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三大机构,作为相对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既保证了高校自主权,同时也实现了政府对高校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其中,质保局负责院校学士及以上课程的质量保障。2007年成立的质保局是教资会辖下的半独立的非法定组织,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以第三方身份协助教资会对香港各高校展开质量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质保局以“切合所需”为方针,以对院校进行素质核证、促进素质保证和提升并推广良好的实践方法为核心工作,评估院校在实践本身所定的使命和目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确认院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核及呈报学生表现与能力的学术标准。
社会评估。来自公众的社会评估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定期公示上述评估报告,保证信息的透明公开,接受来自公众的广泛监督。民间同步进行的各类高校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约束监督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在质保局核证过程中会对校友、企业等代表进行座谈,实现了多元主体的信息反馈、共同监督。
2.建立绩效导向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系。
研资局主要负责高等教育机构学术人士申请的研究资助以及各类研究生申请奖学金,负责审批教育资助的申请,批准政府通过教资会提供的经费拨款,同时负责监管拨款的运用并通过教资会向政府工作报告。教资会采用的是1994年制定的拨款方法,目前共有8所学校获得教资会的资助,教资会对各院校的拨款经费主要包括经常补助金、非经常补助金、居所资助计划补助金、配对补助金。
卓越学科计划的教学拨款部分,教资会在综合考虑学生人数、不同学科课程形式的差异后,确定整体补助金中的教学用途拨款的额度。相对而言,教资会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的“优配学额”在分配时更具有竞争性,即每所资助院校预留6%的第一年学士学位学额(岭南大学为中小型院校,比例为4%),教资会根据下一个拨款周期的学术发展建议书的优劣,对这些预留学位学额重新调配。
除了政府教育经费持续地大力投入外,香港还鼓励高校通过开拓更多途径筹措教育经费,以配对补助金计划为例,香港政府会对高校获得的私人捐助进行配对补助,这项计划成效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经费投入体系。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政府主要以周期性补助金和科研经费两种方式对港科大实施资助。港科大不仅获得了政府拨款上的大力支持,还积极与企业通力合作筹措办学经费,港科大技术转移中心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与学校之外的企业界签署研发合约、转移知识产权的协议,设立应用技术中心,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港科大也从慈善机构、校友等社会各界得到了大量研究资金,搭建起了覆盖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名校友的校友网络。同时,港科大建立起了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校董会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财务和审计事务,从而保证资金在关键领域的配置效率。
内地“双一流”建设可以借鉴香港高校的多元拨款经验,充分发挥竞争性经费配置机制的正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其一,设立第三方的专业拨款机构,保证财政拨款在申请、分配、使用、监督全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处理好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其二,建立多元化的社会资金筹措机制,尝试设立捐赠配比专项资金,鼓励各高校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同时挖掘更多社会资金资源,加强高校与区域联系,发挥办学经费的杠杆作用,撬动高校的办学活力和主体积极性。其三,将“双一流”建设统一的评估标准、流程向全社会公众公布,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接受来自社会公众及媒体监督,并依据评估结果分配经费,充分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
3.加强与产业发展的联系。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合作研究,之后又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并且从2009~2010学年起专门拨款用于提高高校的知识转移能力。港科大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成为了大学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枢纽,通过技术的应用来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主要职能包括:管理及保护知识产权,通过与本地和海外企业建立联系促进研究成果及技术营销,寻求研究合作伙伴和行业资金支持学校发展,向世界各地的工商业合作伙伴授予技术许可实现商业化,通过支持建立初创公司和鼓励创业活动促进师生参与对企业的技术转让。
摘自《中国高校科技》王梦晓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