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立 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作者: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 08:52


日前,教育部举行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会。这意味着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成立。成立这一区域中心,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五大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相关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解答: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问题,要聚焦战略产业需求,加强需求牵引、目标导向的科研选题,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建立“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科研攻关模式,吸引最具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和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入驻区域中心,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针对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问题,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转化平台,加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搭建全国高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形成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全链条”服务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过程、全周期服务。

针对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问题,要组建成果转化专业运营团队,打造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和政策激励。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创教育,在实践实干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针对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问题,要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对区域中心建设成效和参建高校在区域中心成果转化成效进行评价。遴选并发布相关领域“高校转化典型案例”。

针对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问题,要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资产管理改革,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等,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区域中心成立以后,教育部着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全国高校力量,与江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中心建设。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每个产业方向首批遴选20所左右高校作为参建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有转化前景


的项目转化落地;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汇聚最具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到区域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支持区域中心创新学生培养和评价机制;支持区域中心建设全国高校成果供需服务平台、承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品牌’;积极推动区域中心参建高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该负责人介绍。

摘自 光明日报 2024-09-18


上一条:160所高校2017~2023年度国家三大奖统计 下一条:七部委: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广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