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阶段是自我和谐状态稳定形成的关键时期[1]。我国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的和谐,大学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这对构建大学生良好的自我和谐状态产生重大挑战。
1自我和谐的概念
自我和谐(self-congruence)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每个人都经历某种程度的自我不协调,但很少人能够达到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完全一致,然而如果个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的发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我国心理学家王登峰认为,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我和谐的人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差距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石国兴认为,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令人愉悦、相对稳定的关系,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及人际心理和谐。总体意义上的自我和谐只有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相对稳定地对内协调和对外融洽是心理和谐的集中表现[3]。
2自我和谐的测量
C.Rogers为检测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协调程度是否得到改善编制了自我和谐量表,包括7个维度:情感及其个人意义、体验、不和谐、自我交流、经验的构成、与问题的关系和关系的方式,采用7级评分,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刻板、僵化、停滞直到灵活、变通与和谐,此量表由于评定上的局限未产生较大的反响[4]。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自我和谐测量工具是王登峰根据C.Rogers评定量表框架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由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组成,总分越低,自我和谐水平越高。王亚杰对自我和谐量表(SCCS)中自我的刻板性的题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a 一致性系数)为0.85,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92之间,分半信度为0.86[5]。
3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3.1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赵洁冰[6]、杜天骄等[7]、温子栋等[8]研究结果都显示自我和谐程度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许燕发现自我和谐显示了自我对经验的合理期望程度,对情境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是个体健康心理的本质特征[9],王登峰研究发现自我和谐与大多数的身心症状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相对最深层次的表达。
3.2 影响自我和谐的相关因素很多,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3.2.1影响自我和谐的个人因素李朝霞[10]等研究发现自我和谐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崔红、王登峰研究发现人格维度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预测能力[11],肖霞英研究发现自我和谐与大学生自杀态度关系密切[12];蒋灿研究显示自我和谐与自我价值感显著相关[13];桑青松等[14]、唐春[15]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较好地预测作业。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智力越高、幸福感越强,自我和谐水平越高;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他们的应激水平越低,生活满意度越高。
3.2.2 影响自我和谐的环境因素欧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与自我和谐关系密切,且自我和谐对人际关系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16]。罗薇、戴晓阳、王彦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自我和谐有正相关,且自我和谐总分与家庭环境矛盾呈显著正相关。众多研究显示性别、家庭收入、专业、年级、是否独生之女、是否班干部等也能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4 自我和谐的研究趋势
国内对自我和谐的研究主要针对不同人群自我和谐的状况、影响自我和谐的人口学变量及其他心理学相关因素等方面。研究者多是从宏观上对自我和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群体以大学生居多,今后可以把研究群体扩展到社区居民、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及病人等。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多数为调查法,今后可以采用调查+实证+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更深入分析影响因素。现有国内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多为王登峰教授编制的以大学生为常模的自我和谐量表,在应用于其他人群时还需进一步的标准化,也可以制定针对不同群体、标准化的自我和谐量表,扩大研究深度及研究范围,从不同角度丰富对自我和谐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晓一,徐震雷,王蕊.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2.20(1),133-134.
[2]石国兴.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7-8.
[3]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何忠强,杨凤池 (译).追寻生命的意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4]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2(1):19-22.
[5]王亚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命意义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 2010.
[6]赵冰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8(3) ,478-480.
[7]杜天骄,于娜,郭淑英.医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7.1,69-70.
[8]温子栋.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10),1120-1123.
[9]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 (增刊), 2006.60 -64.
[10]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
[11]崔红,王登峰.人格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研究[J].心理评估与测量, 2005.19(6),370-372.
[12]肖霞英.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对自杀的态度及其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6.
[13]蒋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32(2),13-16.
[14]桑青松,葛明贵.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 , 2007.30(3),552-554.
[15]唐春.重庆市青少年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 2008.
[16]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状况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