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科技大学紧密围绕《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意见》,实施“本科强基”行动,树立“思想引领、个性发展、强基固本、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TUST-IDEA),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一、打造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构建“1+X+N”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1+X+N”即:1个一级学科+X个一流专业+N个特色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紧密围绕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和“1+3+4”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新增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微电子、数字媒体、营养与大健康等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9个。
二、实施工科专业重塑升级 构筑新工科交叉人才培养新高地
实施“卓越人才实验班2.0计划”,开展“智能科学与先进制造实验班”新工科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面向2024级本科生选拔招生,实施1.5年大类平台学习和2.5年专业培养的“1.5+2.5”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工科项目制教学为特色,实施多类型项目实践课程,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投身智能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技术研发与创新。
三、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 汇聚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新动能
学校建设规划5个现代产业学院,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现代产业学院面向所在学院2024级本科生进行选拔,实行“3+1”“引企入教”“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产教融合特色课程,开设企业家公开课,学生入企完成一年实践训练,开展毕业设计课题校企联合攻关,打造校企深度融合育人平台。
四、坚持“科教融汇”和“行业定制” 创建专业特色学院人才培养新品牌
创新“科教融汇”模式——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建工程生物“培松班”,面向2024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选拔,瞄准工程生物学国际前沿方向,实施“培松创新项目”,由校所双导师联合指导课题攻关,打造“科教融汇”育人模式的典型样本。
打造“行业定制”模式——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中软国际、麒麟软件等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天津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围绕信创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采用顶配师资、定制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端工程人才。
五、实施基础学科专业转型升级 夯实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基建
启动“应用化学”和“海洋科学”2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计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实施项目首席教授制度,邀请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打通学生“选拔-培养-成长成才”全链条,赋予基础学科全新升级。
六、实施“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开拓长周期优秀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实施“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学制为“3+2+3”(本科3年+硕士2年+博士3年),较正常本科、硕士、博士普通全流程培养缩短2年,重点培养造就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七、更新优化微专业设置 拓展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校面向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复合型人才需求,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科技、新产业发展的要求,推出食品营养与大健康、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微专业,学生可从个性培养及创新拓展课程中选课修读,并申获天津科技大学微专业证书。
八、因材施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打造本科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新成效
天津科技大学作为天津市首家实施本科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深入推进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四个核心”建设,推进转专业、选课程、选教师的“三个放开”,支持学生跨校区、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跨层次的“五个跨界”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一生一案”自主构建个人培养方案,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实施“申请—准入”员额制转专业机制,不设转出门槛,学生入学一年后可依规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申请转专业,按照转入专业的准入要求和综合评价进行考核遴选。
摘自 新华网 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