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FORENSIC SCIENCE CENTER OF SMU

“首届南方法医高峰论坛暨网络云讲堂”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法医物证分会场)成功举办

四月 14, 2020

  2020年4月11日上午,“首届南方法医高峰论坛暨网络云讲堂”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法医物证分会场)在腾讯会议平台准时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安部门的近300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云讲堂主题进行了在线学术交流和研讨。

  上午8时,大会报告准时开始。本次会议由朱波峰院长主持,学校科研院赵镇副处长代表学校致辞,随后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刘超主任法医师(二级技术总监)从法医物证研究者们普遍关心的Y-STR应用的关键核心问题出发,围绕群体遗传学调查、Y-STR突变率分析、姓氏调查、家系分析以及自主研发的Y-STR相关专利产品等内容,分享了他们团队在Y-STR研究中所取得成果,系统解晰了Y-STR分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为Y染色体遗传标记的法医学未来应用研究指明了方向。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李成涛研究员从新执业分类规定的视角为切入点,详述了法医物证学七个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详细阐述了个体识别领域混合样本鉴定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瓶颈问题;概述了亲子鉴定的相关技术规范,介绍了亲缘关系鉴定尤其是复杂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生物检材种属与组织来源鉴定,生物地理溯源,个体表型特征推断以及年龄推断的研究前沿进展;提出了以非人源DNA鉴定研究为例的法医物证学新的研究方向;详细探讨了在无标准情况下鉴定工作该如何展开,以及对鉴定结论证据解释的思考,明晰了新执业分类规定下法医物证学研究的新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的李淑瑾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复杂亲缘关系鉴定若干问题探讨》,她围绕复杂亲缘关系的概述展开,系统阐述了有参考个体以及无参考个体复杂亲缘关系的鉴定策略,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复杂亲缘关系鉴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当前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新指标AUCP、ICS法以及连锁遗传标记的应用,可能为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的突破带来新的契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主任黄代新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表观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首先深入浅出地概述了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表观遗传现象;然后重点介绍了DNA甲基化标记、基因组印记的特点及它们在法医亲权鉴定中的应用,介绍了DNA甲基化标记、RNA表达水平及X染色体失活等标记在法医生物检材个体年龄推断、体液组织来源鉴定、同卵双生子甄别以及混合斑分析等个体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解晰表观遗传学在法医学实践中应用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贵州少数民族资源丰富,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黄江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民族学、语言学、分子人类学、法医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地区9个族群的遗传结构的特点以及地理阻隔或遗传交流对遗传结构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不仅为法医学,人类学提供了丰富的群体数据,也为语言学,民族起源等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探索贵州人群疾病相关位点亦提供了大量的基因信息资源。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王彦斌老师报告的主题是《法医物证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围绕鉴定资源质量控制、鉴定过程质量控制以及鉴定结果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展开。其中,鉴定资源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以及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内容。鉴定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委托受理,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检材或样本的处置,记录和档案,鉴定文书,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等方面。鉴定结果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部分。同时,也指出了司法鉴定质量控制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加强法医物证DNA实验室的管理和提升质量控制。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张霁教授以混合DNA的基本概念及混合DNA解析所需回答的问题为出发点,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判定混合DNA、混合DNA中贡献者数目及混合比例的判断、结果的解释及证据效能的评估并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并详尽地介绍了混合DNA检验常用的遗传标记与技术平台,探讨了新型遗传标记即微单倍型结合二代测序平台(MH-MPS)应用于混合DNA研究的现状,为法医混合DNA的检测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思路。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发展产品经理侯小燕女士从国外具体案例出发,引出了全新的去中心化实验室模式,系统介绍两种应用于身份鉴定网络化、快速化、智能化的STR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Rapid系列的RapidHIT ID和RapidHIT(200)仪器,以及全新的Seqstudio基因分析仪,为偏远基层地区DNA实验室面临的检测时效性的难题提供了成本低、时间短、操作方便、应用范围更广泛的解决方案,为常规实验室处理样本过程中繁琐的操作和维护工作提供了新的处理途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孙宏钰教授从what、why、how、SWOT分析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由国人熟知的系谱概念,引入法医系谱学的定义,接着阐述了DNA可用于法医系谱学分析的原因,并通过今昔对比,解释运用法医系谱学分析侦破案件的机制,并指出法医系谱学研究的优缺点及面临的机遇和未来需关注的问题,为法医系谱学的发展和研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的严江伟教授聚焦多组学创新技术研究,结合他多年的法医实战经验,以实际案件为例,生动的为大家阐述了各种生物物证的多组学信息挖掘在个体识别、混合斑鉴定、族源推断、亲缘和家系搜索、体液斑溯源以及斑迹形成时间等方向的应用,并在报告的最后对“人工智能+智慧法医学”进行了展望。严教授的报告紧扣学术前沿,内容详实、讲解生动,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最后,大会主持人朱波峰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今天九位专家、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精彩报告,他们瞄准法医物证学国家战略需求和法医实战需要,聚焦学科前沿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法医物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我们系统的解析了法医物证学微量、降解、混合斑等疑难生物检材鉴识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明晰了复杂疑难亲缘关系的研究路径和未来趋势,为我们梳理了认证认可、群体遗传学、多组学创新研究以及生物检材种属鉴定、溯源分析、年龄推断、个体表型特征刻画等前沿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为我们的科研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次线上研讨会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受到了与会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学术会议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凝集了法医物证领域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法医物证学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和交流平台。